最近几年,芯片成了手机市场震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不久,麒麟芯片被传因断供库存见底,其产品性能也逐渐落后国内主流;而近日,OPPO公司决定终止与哲库ZEKU的业务,也一时震惊芯圈。自研之难,超乎想象,那么,国产“芯”要如何才能走得稳走得久呢?兆芯、海光、鲲鹏等国产通用芯片的道路或许能给国产手机厂商们一些启发。
通用芯片其实就是CPU,国内几家主要厂商兆芯、海光、鲲鹏、飞腾、龙芯和申威在发展的思路上,都选择了引进国外授权再进行自主研发的道路,但每条道路都有不同的特色。
海光基于AMD永久授权的X86指令集和ZEN1架构进行研发改造,目前已完成核心技术吸收和自主创新迭代,海光二号、海光三号均实现量产,并在积极推进新一代海光四号、海光五号的研发。兆芯的X86授权来自老牌芯片公司威盛,通过技术引进、原始改造、创新设计,达成兼容主流和自主可控。
鲲鹏、飞腾都获得了Armv8永久授权,自行研发较为自由,可自主扩充指令集、设计CPU内核和芯片。飞腾自创PKS体系,主打安全可信。如果没有Arm v9授权的限制,鲲鹏和飞腾的芯片性能及生态定能更上层楼。
申威早期基于alpha指令集,后面又推出了自主申威64架构,基本实现自主可控。龙芯早期使用MIPS指令集,后来在借鉴MIPS的基础上,推出了自主研发的LoongArch指令集,自主能力相对可靠。
自研芯片最核心的问题是需要长久的研发和一代代的改进,指令架构技术、生态兼容性、市场应用三大基因缺一不可。国产芯片自研道路不好走,但芯片走国产化势在必行,我们更要记住这艰难时刻,予以兆芯、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更多的信心和支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