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显微故事/杨佳
不提供二次转载
“走,到南方做生意去”
大部分在川渝的农村少年,如果没有走升学之路,在成人之后一定会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在亲戚带领南下去学做小生意,是大部分人改变命运的选择,“走,到南方做生意去”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暗语。
高开源也是其中一员。
2006年,24岁的高开源决定离开重庆巫山县老家,跟随亲戚去深圳打工。他厌倦了在老家农忙时下地种田、农闲时去县城打零工的生活状态,也害怕自己没见识,导致6岁的女儿像自己一样,早早辍学,被困在黄土地里。
第一站,高开源来到亲戚在深圳罗湖开的麻辣烫店,他从帮厨做起,一个月工资2000块,做了3年。
2009年,高开源盘下了属于自己的小店,主营重庆酸辣粉,靠着这间20平米的小店,全家人通力接力,将家族里留在老家的青壮年依次带到了深圳。
最让高开源高兴的是,女儿在得到良好教育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95年出生的查晓康,是东莞石排镇一家生产衣架的工厂老板,在订单稳定的日子里,他的工厂每个月能生产900万个衣架,衣架被标上Made in China后,会入驻全球的商场——在不同国家看见自家生产的衣架,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图 | 查晓康与需求方线上视频交谈
现年37岁的四川人胡军也是南下改变命运的一份子。
初中辍学后,胡军跟着老乡来到广州学做衣服。广州服装行业里不乏“川军”的身影,靠着吃苦耐劳的踏实劲头,他们从送货的包公仔一步步做成档口老板、开小工厂,实现富足的生活。
凭借着老乡们的成功样本,胡军辗转过流水线,也在批发市场扛过包。2015年网购飞速发展,胡军和朋友商量后在广州增城租下了场地,开了一家服装厂,第一年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纯利润超过10万元。
图 | 胡军开办的服装厂
在这里,每一样东西都可以点石成金,英雄也不问年龄。
过去40年,发生在南方热土上的小老板故事与城市梦,成为了中国商业版图最真实、也最繁荣的缩影。
大风大浪扛过去
泛珠三角作为经济引擎、开放窗口,和世界关系连接紧密,对商业的每一次变化都极为敏感、迅速。
经济规律性收缩、膨胀时,原材料受各方因素影响大,价格不稳定,让做加工的老板们苦不堪言。
石油原料受到国际局势上涨时,福建省永安市塑料厂老板吴博锴正面临着极大考验,塑料厂薄利多销,一个塑料筐只卖几块钱,但是开模的成本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得卖出去十几万个产品才能收回成本,吴博锴也不得不加入囤料的价格战。
图 | 吴博锴的工厂
房租也是小店店主们无法绕过的话题。
2009年,高开源盘下小店时,房租一个月7000,3年一续签,每次涨幅20%,13年过去了,房租涨到了每个月接近1.5万元,“每天一醒来账面上就在欠房东费用”。当疫情导致人流锐减的时候,高开源愁得吃不下饭。
商业的变化莫测,使得小老板们形成了统一的经营智慧:精打细算、控制成本,靠着现金流渡过难关——这个智慧,经过了市场一轮轮大浪淘沙后,被奉为圭臬。
“有现金流才有希望”,这是胡军在档口听到的最多忠告,现金流关联着房租、工资、水电,以及账面上的一切支出,是所有小商业的命脉。
疫情的影响,工厂停工、堆积的订单、违约金、房租,以及工人的工资,让小工厂和商店没了收入,现金流随即吃紧。吴博锴工厂生产的塑料箱专供水果店使用,可在疫情影响下,水果运输不畅、许多店铺暂停营业,导致水果箱销量受阻,从以往月销15万件跌落至2万件。望着仓库里的库存,吴博锴几天吃不下饭。
东莞的查晓康也吃不下饭。他的工厂有一万多平米,水电费加上120名工人的工资,一个月至少需要50万元。为此查晓康一直需要精打细算地规划现金流,“可没有订单,哪儿来钱呢?”看着许多同行没熬过去选择关门,查晓康有些慌,他怕下一个是自己。
关门哪有那么容易?除了要对公司员工负责,工厂上下游还关联着许多小店,这些小店穷尽了店主的心血和积蓄,背后都站着一个家庭。
关门是老板们最不愿意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选关门。
”2021年底,余守辉在福州市仓山区加盟了一家汽车养护店。为了开这家养护店,余守辉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银行贷款,一共凑出了150万元,支付了加盟费、房租水电、装修费用后,创业资金所剩无几。
凭借精细的服务,余守辉最多时一天能接待40名车主,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春节后,余守辉的小店陷入了资金周转危机。
“二、三月份本就是汽车养护的淡季,偏偏福州又发生了疫情。”面对重蹈覆辙的疫情,余守辉满是无奈,生意最惨淡的时候,他的店里一天只来了2辆车。
不甘心的余守辉守着空店,反复在心里盘算着收益,最后他得出结论,“疫情和淡季总会结束,只要一笔小资金度过这两个月,就能盘活"。
只要有现金,渡过眼下困难,就能迎来重生,是大部分小店的现状。如何解决眼下紧缺的现金流,成了老板们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余守辉决定按朋友给的建议,“去度小满平台试试”。因为,他听说度小满最近在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小微商户提供免息贷款支持,最高可享受10万元的免息额度,最长免息期12个月。
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
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是当下小店主、小工厂老板们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筹措资金渡过难关,高开源打电话找身边的朋友借钱,可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在疫情当下,没人敢冒险借出一大笔钱。
借钱反复碰壁后,高开源做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就关店吧”,他甚至在店面旁贴出了转租的广告,但没出几天就撕下了,不足20平米的小店是家族7口人13年来唯一收入来源,“关门后,大家还能做什么呢?"
图 | 高开源的小店
胡军更愁。服装加工厂关联多个不同环节小微企业,疫情期间,加工厂的订单下滑、回款周期变长,房租、人工成本还要支出。
整个供应链条上的小微企业一般会以“互相欠债”的方式完成生产交付,客户回款后再结算。疫情让各个环节之间都资金紧绷,服装加工厂面临急需资金周转的困境。
平常,胡军通过亲戚朋友拆借,如今亲朋好友都现金流吃紧,而民间借贷利息高、银行借款周期长、成功率低,他也不知道怎么办。
胡军看着团队从50多人缩减到16人后,安慰自己,“好歹能活下来”。
这些“壮士断腕”的真实故事,在冬春交替之际,无时无刻发生在南方的土地上。
幸好,早春虽然寒冷,但也是春。
这几天,余守辉在度小满上申请到了10万元的免息贷款,这笔贷款足以让他撑到疫情结束、等到行业旺季。
查晓康和吴博锴的工厂,也在逐渐恢复生产,他们也是度小满抗疫助微免息贷款帮扶项目上的真实用户,分别申请到了10万元免息12期,用来发放员工的工资,并为即将到来的转型做准备——他们都不想再做最初级的、依赖于原料的产品加工了,打算探寻其他的方向,完成升级。
他们坚信,“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一切就会好起来了”。
后记
早在2017年,吴博锴就敏锐地观察到,当地有农户种植特早蜜橘,根据橘子的品质来分等级,不同等级的橘子包装和单价也不同。吴博锴想到了自己的塑料厂:自己产橘子,自己包装,前景肯定差不了。
今年恰好是种下橘子树的第五年,明年橘子就可以丰收了。吴博锴不舍得放弃。幸运的是,还有很多像度小满这样的机构在小微商户困难之时提供不一样的帮助。
现在吴博锴在等明年的橘子丰收,他相信,明年一定会好的。
就像是这个社会,未来或许还会有许多黑天鹅事件存在,商业的沉浮依旧,“但有希望的话,一切都会好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