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总有小伙伴问小编迪斯科舞星_贾樟柯偏爱的迪斯科里 是什么,小编为此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有关于迪斯科舞星_贾樟柯偏爱的迪斯科里 的知识送给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资料图)

舞蹈明星(在贾最喜欢的迪厅)

自中秋节上映以来,贾的新作《江湖儿女》出人意料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女主角乔乔爱上了山西大同的大哥彬彬。在一次街头斗殴中,乔乔用枪救了她一命,但被判入狱五年。巧出狱后,发现斌哥准备续前缘,才发现当年的江湖义气早已今非昔比。

长期以来,贾习惯于拍摄舞厅、卡拉ok厅、火车站、棋牌室、街道、工厂等公共空房间,以营造过去时代的氛围。这一次,江湖儿女也不例外。影片一开始,乔乔和彬彬在舞厅里随着音乐跳起了迪斯科,一种八九十年代的怀旧感觉扑面而来,因为这是当年青年男女最重要的先锋娱乐活动,一个喧嚣的时代在舞步中叠加。

江湖儿女迪厅海报

迪王庭石

1984年,电影《突围》在美国上映,1987年引入中国。同年,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霹雳舞的热潮。手滑、肘转、背转、膝转、飞机转、浪转、机器人、木偶、侧滑、背滑(“月球漫步”)等新颖的舞蹈词汇迅速引发了热情的年轻人的模仿。当时霹雳舞的时尚类似于流行的说唱和街舞,而实际上霹雳舞也是早期街舞的一种。

美国电影《霹雳舞》进入中国后的海报和台湾拷贝。《霹雳舞》和另一部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热舞浪潮。

在娱乐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跳舞自然成为一种简单便捷的娱乐方式,能坚持努力学习,努力练习的人,才能成为备受瞩目的偶像。著名演员孙在多个场合回忆了他跳霹雳舞的故事。

孙年轻时是哈尔滨有名的“霹雳舞王”。他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天早上都去松花江。我爸以为我去学习了,五点起床,说孩子最近完全进步了,上大学没问题,然后就去跳舞了。我和一群舞者去河边,他们跳的是这个。现在叫嘻哈,后来叫霹雳舞。”

后来孙先后获得黑龙江省霹雳舞大赛一等奖、全国霹雳舞大赛二等奖,促使家人回心转意,支持他走上文艺道路,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陈的帮助下,孙加入中国霹雳舞明星艺术团,与毛阿敏等明星同台演出,收入可观。

网上流传的孙早期霹雳舞表演片段

据《坏小子》孙一书记载:“孙跟着文工团跑了以后,最起码在工资和收入上是稳定而‘庞大’的。他一场演出能拿到100块钱,而霹雳舞最火最稀的时候,一个月演出三四十场没问题。在那个猪肉5元一斤的年代,孙的月收入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突然成了富翁的孙家人,自然找回了曾经失去的尊严,骄傲了。”

坏男孩孙洪磊

霹雳舞改变了孙洪磊和许多人的生活。随着这种现代舞的迅速流行,逐渐诞生了风靡全中国的迪斯科舞厅。

Disco(迪斯科)是法语Discothèque的缩写。它最初的意思是一个舞厅,在那里播放唱片供人们跳舞,后来它演变成一种音乐和舞蹈的形式。作为伴随霹雳舞的新生事物,迪斯科一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就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甚至被中老年人所接受,成为一种全民健身舞蹈。

1987年,北京地坛公园的迪斯科舞

迪斯科最早出现在广州、上海等外国人和华侨聚集的大城市。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迪斯科直到90年代还是交谊舞的附属。有舞厅工作人员曾这样描述80年代中期的迪斯科:“那时迪斯科已经存在,但他们每天晚上只跳几分钟。只有少数人会跳,一两百人左右只有25-30人出来跳转体旋转。真的很丑,还不如现在的人。其他人宁愿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这些舞者都是真正跟风的人。”

1992年 *** 南巡讲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大批外商涌入中国寻找商机,代表消费时尚的迪厅迅速从大城市蔓延到县城。

90年代初深圳的一家迪厅。

扭臀禁忌

为了满足青年男女日益增长的学习迪斯科的需要,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版了大量翻译的迪斯科教学书籍。在这类书籍中,迪斯科的起源一般追溯到黑人民间舞蹈,强调其“自由即兴”的特点:

不像现在流行的标准国标舞那样严谨规范,不需要固定的娱乐场所和舞伴。舞者只要掌握了迪斯科的基本节奏和基本舞步,就可以随着音乐自由选择舞步,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和节奏的感受和灵感即兴创作花样,从而将迪斯科节奏与轻松的舞步融为一体。迪斯科舞步自由奔放,风格创新无止境。没有也不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跳舞的时候不一定要模仿别人的舞蹈,而是要顺其自然,根据自己的兴趣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更好世界上没有人能像你一样跳舞。(傅德全《流行国标舞迪斯科霹雳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0年代出版的各种霹雳舞和迪斯科教学书籍

由于迪士高舞蹈的身体节奏要素主要是“磨、摇、荡、扭、旋”,这就要求舞者的臀部和臀部要灵活地扭动。然而,在改革开放后不久的中国,这样的舞蹈动作极其不堪入目。再加上舞者普遍穿着线条突出的紧身衣,所以迪斯科一度被视为带有色情意味的性暗示,属于不符合社会主义审美的西方“颓废”文化。

原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吕型伟讲过一个领导干部批评迪斯科的故事。改革开放之初,他带着一群老同志去一所学校看教改成果汇报演出,其中一项就是蹦迪。

随着变幻的灯光和动感的舞蹈,学生们结束了舞蹈,向观众鞠躬。台下的老同志们脸上表情严肃。还好都是有修养的,只是当时没有发作。最后,热心的校长虚心征求大家的意见。老同志们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成绩。终于有人回过头来提到这个舞蹈,说‘怎么能这样跳呢?这是一种资产阶级的舞蹈。所有人都在谈论校长,热切地看着我。我不这么认为。我说,‘我觉得所有的舞蹈都应该扭。如果他们不扭,那就不叫跳舞。如果他们直走,那就叫军训。我分不清他们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到什么程度。据我所知,迪斯科舞起源于非洲,是一种民间舞蹈,相当于陕北的秧歌。如果秧歌是无产阶级的,那么起源于非洲的民间舞蹈怎么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再说,资产阶级喜欢跳,我们就不能跳吗?资产阶级要吃饭,无产阶级不吃饭?我不这么认为。那时候左的思想很顽固,什么都要分阶级。在我看来,很多东西都是人类共有的,共享的。不能说从美国来的都是资产阶级,美国也有劳动人民。(《吕型伟七十年教学札记: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插图内页介绍迪斯科舞蹈由卢斯特花园

当时,吕型伟从中国传统舞蹈中寻找先例来为迪斯科“正名”是很常见的,正如另一本迪斯科教材的序言中所说:

年轻人不要沉迷其中,更不要盲目模仿。好坏不分,即使跳起来也无法克制自己,影响工作学习,不利于身心健康。当然,也没必要把disco当成歪路,一看到扭就摇头叹息。扭摆节奏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之一。如敦煌壁画的造型强调胯部的曲线美,安徽民间舞蹈花鼓灯形式的三弯,建国初期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都强调胯部的扭转。(《迪斯科》,张莉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

敦煌壁画中的舞蹈

殿音战士

《江湖儿女》里乔乔和彬彬在迪厅跳舞的时候,配乐是美国disco组合Village People上世纪70年代的经典作品《Y.M.C.A》,他们的另一首名曲《向西走》被用在了贾导的最后一首作品《山河故人》。

迪斯科和舞蹈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音乐的情感渲染,蹦迪者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更佳水平。对此,美国迪斯科舞蹈老师凯伦·劳斯特·加登(Karen Louste Garden)有一个体会:“迪斯科舞蹈不是一种轻浮的身体活动形式。一旦你允许自己参与进来,你就会放弃整夜推着自己转,沉迷于精神活动,迷恋于持续不断的电子音乐。这家电台的唱片节目主持人真是别出心裁。他们懂得通过控制动人多变的声音,诱导毫无准备的人投入到如痴如醉的体力消耗中。随着夜晚的推移,蹦迪的效果通常是在第二天早上有所感觉——一会儿全身都很难活动。”(《迪斯科舞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年)

村人成立于1977年。六名同性恋成员在舞台上装扮成警察、印第安酋长、建筑工人、士兵、摩托车手和牛仔。他们最著名的两首歌《向西走》和《Y.M.C.A》是那一年迪斯科舞厅里更受欢迎的歌曲。

现代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直接催生了迪斯科音乐。迪斯科作为多种音乐风格的混合体,充分利用电子合成技术,将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以强烈夸张、反复冲击的节拍,在人体内诱发有节奏的冲动。

迪斯科音乐在中国的流行是以录音机和磁带为基础的。那时候年轻人去跳广场舞,往往穿着喇叭裤,戴着青蛙眼镜,带着一个大喇叭的双卡录音机。今天看来,那种情况简直就是最早的“尴尬之舞”。

1986年,中国唱片广州分公司从香港进口了一盘名为《东方好莱坞星球》的磁带,后来成为大家抢购的迪斯科专辑,江湖上称之为《河东》。什么是“河东”?原来,这张专辑的香港译名叫《好莱坞东星Trax》,是香港Face唱片公司从欧美数万首迪斯科舞曲中精选出来的选集系列。因为专辑原名太长,所以一直用“河东”这个缩写。

“河东”的鼎盛时期

专栏作家韩松落对《河东》的音乐评价如下:“《河东》的气质与今天的舞曲迥然不同。现在的舞曲节奏更强了,却在走向冰冷、绝望、残酷、工业。“河东”的时代是全世界共享的美好时代,所以骨子里是 *** 、妩媚、柔美、性感的。所有的歌都有预设的舞厅场景作为前提,歌词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尽情释放自己”和“今夜让你我相爱”。是舞曲必备的俗套,曲调要悦耳,更需要煞费苦心的编曲,创造出专属的特殊节奏或(名为“河东”的迪斯科)

同期伴随《河东》的还有一张disco系列专辑叫《勇者》,是用粤语从原英文名Master Mix音译过来的。也是由广州音像公司从香港引进内地,畅销了一段时间。

但毕竟外国产品表达的是外国人的情感,很快由国内音乐人 *** 并演唱的disco音乐合集《87发烧》惊艳问世。除了《站台》(黄普生作词,刘珂作曲)是专辑中唯一的原创音乐,其余都是英文歌曲,歌词和翻唱都是中文的。其中,由摩登淘金合唱团乐队路易兄弟翻唱的主打歌《路灯下的小女孩》尤为成功,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1987年,广东音像出版社发行的《87发烧》磁带创造了销售奇迹。

2010年,歌手杨坤在一张致敬迪斯科的翻唱专辑中翻唱了两首国内经典歌曲《路灯下的小女孩》和《站台》。2013年,80年代的“迪斯科女王”张玫瑰(Rose Zhang)发布了由新裤乐队量身定制的新专辑《别问我迪斯科是什么》,掀起了一股复古迪斯科的时尚浪潮。

可见,时隔多年,disco的魅力依旧不减。

Rose Zhang的《爆炸头》就是典型的disco青春的象征。

关键词: 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