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朱平 姜晓蓉 通讯员 方序 吕璐嘉


(资料图)

“哪一代,什么浪,都不是我的模样,

别对我说,去成为谁的模样,

就让我自己走吧。”

这个暑假,深受年轻人喜欢的2023年b站毕业歌还在耳边回响,新人就已经走进职场。

现实和想象的差距有多大?真像网友们所说,这一代新人是来整顿职场的?

8月职场上新季,我们走近年轻的他们,看职场新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并适应职场——

1、新老师的第一课,怎样和学生聊得来

2001年出生的女孩赵子域,方方的脸,眼睛有点大,总是笑嘻嘻的,声音也甜美。本科毕业的她,今年刚考进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担任初一英语老师,还是这个班的副班主任。

赵子域在本科期间表现很亮眼,拿过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还是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正式入职前还在学校实习了一段时间。对她来说,听课上课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学校也安排了师傅,她可以跟着慢慢学。

7月中旬,在新班级家长会前亮相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跟孩子和家长们更好地沟通。

学校分班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班主任去家访。虽然有前辈带着,第一次和学生家长近距离沟通,她也有些紧张。

好在学校有本家访指南,一些注意事项写得很详细,比如尽量避开饭点,晚上结束时间不超过九点半,服装得体等等。

有了这些小提醒,她放心了一些。不过00后的老师们,脑回路总是有些特别。虽然是看似普通的家访,她也动了些小脑筋。

家访前和学生交流中,得知他们第一期的社会作业是设计一条从学校到家的家访路线,小赵老师便开始收集这些可爱的手绘图,并真的靠着学生们设计的地图,开始了她的家访之路。

孩子们在知道小赵老师家访不看导航,靠的是他们的手绘路线图后,觉得自己的作业真的有用处,也很快和小赵老师熟络了起来,有些同学还拿出了英语作业现场请教。

除了家访,小赵老师的暑假也没闲着。她和班主任一起,定期在线上搜集学生的暑假作业并批改反馈,如果有学生长时间没写作业,她就找会私聊学生,一边和他们聊一聊最近网络上的热点,一边提醒他们不要忘了暑假作业。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赵骎说,如何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新老师第一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新老师比较容易焦虑,一些看似小小的问题,如果沟通不顺畅,比较容易产生矛盾。

这两年,网上经常有00后整顿职场的段子,但在赵骎眼中,越来越多的00后加入学校,也给了她不一样的印象。“原本担心年轻人不能吃苦,其实他们工作中蛮拼的。大部分00后在工作时很自信,特别善于表达自己,个性也比较鲜明。”

但愿,00后的他们,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路上,早日成为梦想中的那个自己。

2、新医生?不,我在这里已经“奋斗”六年

“能成为一名浙大二院的医生,一路上的竞争真的好激烈。就像100多个人去挤一辆只能运载几人的商务车,一路上都在淘汰。”朱周乐说这话时,眼睛望着台上正在发言的同事,仿佛这话是说给大家听的。

这一天的浙大二院解放院区,21楼的报告厅好久没这么热闹了。观众席上一张张青春的脸,既兴奋又带点青涩,他们都是医院今年招的新人,博士刚毕业的朱周乐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们院规模最大的一次岗前培训,有700人参加。”医院人力资源部陆艳主任告诉记者,前几天新员工们进行了一次角色转换,全方位体验就医流程、医院环境等,也算是给医院做了一次“体检”,而他们每个小组给出的“体检报告”是岗前培训的最后一课。

因为人太多,当天的分享被分成两个会场,台上大屏幕上还连线着滨江院区的新人们。

朱周乐作为第一组的组长,向坐在第一排的医院各部门负责人讲述自己组25名成员的体验成果。

“选我做组长,可能是因为我对医院比较了解吧。”入职浙大二院前,他已经在神经外科“待”了六年,从本科生实习成了博士生,“就这样,我现在还有很多操作都无法独立进行,因为要通过医院的严格培训和层层审核才行。”朱周乐笑着说,有病人害怕遇到新医生,像之前他给病人做腰椎穿刺,病人就直白地要求换一名高资历的医生。“其实能独立看病的新医生并不是一张白纸,都是这样一路苦练过来的。”

医师节那天,因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走红的医院急诊医学科卢骁医生以学长的身份在微博感慨:学医很苦,各位加油啊!

学医有多苦?

在学校公号上,我们找到了朱周乐写给学弟学妹们更直观的感受:备战医学研究生时,我在桌前“埋伏”了1400小时,所有教材3000多页看了3~4遍,写完了30多支水笔。

正是这份不易,让朱周乐对医生的职业有了更大的“野心”。

实习时,他常听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的老师们提到一句话:我们不是做一名单纯的医生,而是要成为临床科学家。六天的岗前培训从礼仪到志愿者服务,则一直在传递着医院“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理念。朱周乐指了指身上的白衬衣和领带:“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穿成这样吗?是从心理上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好医生从来就不只是会看病,它是前沿科学和有温度人学的一种结合。刚入职的朱周乐说,很早他就发现,老师们开完门诊单都会在上面把注意事项圈出来提醒患者,这次岗前培训,医院人力部门特地把早上课程安排在7点30分,为的是把电梯让给患者,错开医院人流高峰。这些入职前体验到的细节都充实了朱周乐对医生职业的认识。

朱周乐想起了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在新员工欢迎仪式说的话:“医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职业,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一方百姓,我们守卫的是健康,是患者的信心,是社会的期望,我们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被一代代浙二人“医”脉相承的这种家国情怀所触动。

“行医是一门通过不断积累而使其更加完美的行为艺术,年轻医生肯定不是来整顿职场的,但我们会用更开放的姿态来丰富职场。”朱周乐说,像和患者加微信这件事,他就不太会拒绝,因为对年轻患者来说,网络交流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医患关系,“患者其实是新医生的老师,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希望老师们也多些包容,让我们能迅速成长”。

3、入职遇上行业旺季,三个月啃下近7万字“台词”

先来做到数学题:背下近7万字的讲稿,还要保证不丢前忘后,大概需要多久时间?

杭州小伙来俊给的答案是,三个月。

“是有点神速,主要还是因为年轻,记性好吧。”1999年出生的来俊是浙江自然博物院今年新入职员工,目前主要负责馆内的公益讲解和科普活动。7月入职的他,一来就遇上了暑假,这个博物馆人气爆棚的旺季。

周四上午10点不到,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自然博物院门口等待入场的家长孩子已经排起来长队。“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这样。”因为是预约制,来俊一天差不多做一场讲解,“公益讲解人数有上限,一般在20人左右,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观众都有比较好的体验感。”

旺季,人手实在太缺了。两周前来俊刚带了一次50人的研学团,谈起新入职就接“大单”,他脸上写的不是傲娇,而是遗憾,“没达到预期的效果,人多了,有些地方把控不过来。”

来俊并不是怕人多,学表演的他在学校时经常上台演出,台下坐过更多的观众,但面对博物馆里的观众,他有些新手露怯。隔行如隔山,这是走进职场后,来俊领悟到的第一课。

“虽然都是面对观众,但表演时更注重演员的表达,而博物馆讲解还需要引发观众思考,要有互动。”此外,自然博物院的专业知识也是来俊入职后恶补的内容,“难啊,之前没系统接触过生物方面的知识,刚开始自信心都快被整没了。”他很不好意思地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接受领导考核,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解说词都记不起来的尴尬场面。

都说现在年轻人佛,但来俊觉得走上社会后,年轻人有着自己的韧劲和冲劲。啃下近7万字的讲解词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做博物馆讲解的第一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想自己专业知识再外行,应该也能拿下。”

来俊还发现,来自然博物院的很多都是年轻家长和小学低年段孩子,年轻的讲解员和年轻的观众就很容易撞出火花,“之前讲到自然界特别的动物时,我就和观众说起奥特曼,结果小听众们一下子都来了兴趣。”热情充沛的来俊常常因为太过投入,原本60分钟的讲解时间被拉长成90分钟,让观众听后直呼“赚”到了。这时,也是来俊入职后最享受的一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