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不便、居家卧床的老人如何便利就医?
线上监测、线上问诊、线上结算、线上查报告……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套智慧“组合拳”,为居民提供了“四省服务”——省时,省事,省力,又省心。
(相关资料图)
【调研样本】
监测
在家测,随时测
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层的“健康小屋”,巨大显示屏占据了整面墙壁。屏幕显示,丰台区“健康大脑”智慧监测系统正在运行。
屏幕上,显示着一张辖区内各社区的分布图,每个社区都头顶一个数字。中心主任陈应军介绍,这其实是一张健康风险预警图,而这个数字则是社区内存在健康风险人群的人数。陈应军点开“互联网+远程血压、血糖监测管理”的分选项,一个更加细致的数据系统跃然眼前,一列一列的患者实时血压、血糖数据持续跳动、更新着。
“红色标志的就是血压、血糖异常的患者,我们将对其进行指导和干预。”而从数据来源看,除门诊患者外,还有一部分显示来源为“家庭”。陈应军解释,医院为行动不便、无法到院,但需要健康监测的老年患者准备了远程监测设备,“血压、血糖仪器里安了一个智能芯片,可以自动把测出来的数据传回医院,家医在线就能查看。”
家住丰台区嘉园二里的赵希敏阿姨对这种远程监测的方法赞不绝口。赵阿姨今年68岁,家中还有年逾九旬的老父老母。曾经,带老人检查身体是让赵阿姨“打怵”的事。但自从这两年有了“智能设备”,赵阿姨再也不愁了。“我们全家人每天至少测两次,结果实时就发到手机上了。”赵阿姨打开手机短信,“智慧家医”不仅向她报告了监测结果,还对她提出了健康建议。
一家人的结果都没什么异常,赵阿姨放心地放下手机。“真要有异常了,王大夫马上就给我打电话了。”赵阿姨口中的王大夫是她的家医王益品,“我们早就处成朋友了,跟一家人一样!”
问诊
通过手机就能“面诊”
“李大夫,老伴儿血压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怎么回事啊?”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李颖利用出诊的间隙,接了她的老患者马叔叔的“单”,通过视频问诊的方式,为马叔叔一家解决了问题。
马叔叔今年64岁,精心照顾因脑溢血、脑梗而失能卧床的老伴儿已经23年了。这几天,老伴儿血压有些不稳,让他有点担心。李颖详细询问了老人的情况,给老人吃下了定心丸——“叔,先别担心,夏天血压略有不稳是常见的情况。看阿姨的监测值,其实还可以。”李颖建议老人保持舒适的室温,先密切监测和观察血压情况,“如果情况持续或加重,我们过去一趟,上门给阿姨调药。”
“线上问诊挺好,省得一趟一趟跑医院了。”马叔叔说,因为老伴儿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病,所以他格外关心、关注她的健康状态,生怕一个不注意,小毛病带来大麻烦。“线上预约就能把社区医院的大夫请到家里来看病。通过线上咨询、视频问诊,随时都能让大夫给瞧病。没有大毛病,还往大医院折腾啥?”
结算
缴费取药都有人代劳
上周二一早,记者随社区医院的许新雨家医生团队踏上了巡诊的路,当天上午她们有4个送医上门的任务。
上午10时,他们敲开了嘉园二里程阿姨的家门。“快进屋!”75岁的程阿姨老友般热情地将两人让进来。“老头子最近睡得不好,也该开药、拿药了。这不,把你们请来了吗?”程阿姨指着卧床的老伴儿对许新雨说。
程阿姨的老伴儿与她同岁,此前一直患有老年痴呆,去年又因跌倒而卧床至今。程阿姨3年前也曾因跌倒而髋骨骨折,到现在还行动不便。对于老夫妻俩来说,看病拿药一度成了“大难事儿”。
幸好,社区医院不仅可以“送医上门”,前年还开通了线上医保结算的服务。“阿姨,咱们这回得给叔查个血常规。”说着,许新雨打开电脑包,将笔记本电脑、综合支付智能机、读卡器等便携设备一次摆开。简单连接之后,许新雨进入工作页面,读取医保卡、开化验单据、医保结算收费。从挂号到收费,整个过程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
“到下午,就会有派送的师傅把药给我送过来。”程阿姨说,收费、取药这些曾经必须到院才能完成的环节,如今在社区医院的帮助下,也能自己在家解决了。这对于双双行动不便的老夫妻俩来说,就像雪中送炭一样。
查结果
取报告不再“跑医院”
家住马家堡街道北甲地路15号院的张大爷今年67岁,两个月前,他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了胆囊息肉。他将检查结果发给了自己的家医李渊大夫,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来到社区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体检。
检查过后,张大爷在手机上收到了结果。今年社区医院不仅新增了CT、B超等检查项目,手机端还新增了在线查阅检验、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的服务。
张大爷打开“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微信服务号,点开“报告查询”选项,里面罗列了他近1年内相关报告和信息。“取结果都不用跑医院,省了多少事儿。”
“以前瞧病、检查我总爱坐公交往宣武医院跑,现在大部分问题在家门口都能解决。”张大爷又提出:以后要是在大医院初诊,也能在社区医院复查,那就更好了。
调研手记
还需探索多种付费渠道
马家堡街道常住人口超过11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7000人。老小区多、老人多,看病就医的便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服务、智能设施的效果如何?从门诊血糖达标率就能一窥端倪——在实施实时智能监测前,仅为约40%。而系统启用后,达标率提升至60%至70%。
为解决居家老人、失能老人就医难的问题,该中心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了医保、医药和医院三方的信息系统,率先实现了线上问诊、上门送医送药、上门支付的服务闭环,但记者发现,除医事服务费部分可实现在线医保分解、结算外,药费等老年人看病就医“重头”费用的结算,还有赖于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背着便携设备“两头跑”。
该中心主任陈应军坦言,这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人力负担,也削减了服务效率。如何能更有效率地推进、提高社区老年医疗服务的便捷性,还需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政策扶持。
日前,有关部门也表示,未来三年内将着力为就医患者提供多种付费渠道。相信不久的将来,“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移动线上付费”等付费新形式的出现,也将为社区老年患者的看病就医带来更多便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乐琪
流程编辑:U02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