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大象新闻中心记者:夏继锋 向光 笑薇 苏珊 成娟 丁阳 明全 王朔

你好, 欢迎来到《锋评》,有句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古希腊的悲喜剧和古印度梵剧已经成为历史的回响,只有中华民族的戏曲还传唱至今。据统计呢,中国现存的地方剧种有300余种,这充分反应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明的多样性。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小时候的回忆,逢年过节,农村庙会搭台唱戏是最热闹的事儿。周边四村也都过来看大戏,但是这种现象后来一度绝迹。原因呢,当然是电视、娱乐形式、卡拉OK等,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的冲击)。但是最主要的恐怕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就业选择增加,说书唱戏不再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一种职业了。但是经济发展绝非戏曲的天敌,恰恰相反,当物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说书人、 戏曲人不再为生活所困。他们更有余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爱好和特长。而富裕起来的人们,也会再次萌发对戏曲的需求。

前几天回老家,周边村里请了剧团唱大戏。一个剧团在一个村唱三四天,人山人海,可谓盛况空前。观众里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前排的看戏后排的聊天,其乐融融。

现在媒体这么发达,娱乐形式这么丰富,还是挡不住人们对戏曲的爱好和追求。像戏曲名家李树建、张晓英等人开的戏曲直播间,经常有几万人、十几万人在线观看。在河南67个提出申遗的国家级演艺节目中,有九成开通了直播。

我想说的是,要想培养戏曲人才,大力开拓戏曲市场,在市场中、在舞台上磨炼人才,是最好的途径。这也正是河南大力提倡名师即名家、舞台即课堂、演出即教学,寓“学”于“演”、以“演”促“学”的用意所在。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现在已经有19个剧种陆续消亡了。每一个消失剧种的背后,可以说都是一段地方文化,一段历史记忆。

文化传承需要市场的滋养,也需要政府的扶持。戏曲文化不仅仅是专家匠人的精心打磨,也是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好,本期《锋评》就到这里,感谢关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