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下滑的手机市场,折叠屏成为了一个“另类”,去年超60%的增速,和全球手机行业的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如此,折叠屏手机在解决了大屏和轻薄便携的问题之后,也正在高端市场占据更多的份额,成为高端手机迭代的方向。
可以看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入局折叠屏市场,从左右折到上下折,从一年一款,到一年两款。折叠屏成为手机品牌在存量市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突围高端市场的利器。来自DSCC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增长了62%,达到1290万部。
(资料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折叠屏的向上发展,不仅仅是终端品牌之间的争夺,也是国产手机供应链的一次升级与“暗战”。过往,在屏幕、铰链等核心技术上,基本都是海外品牌引领。现如今,随着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国产面板厂商的崛起,折叠屏手机的国产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屏幕和铰链上,国产化不断加速。
从0到2000万,折叠屏手机逆势增长
五年前,柔宇科技发布了屏幕可折叠的手机,成为了折叠屏手机的开端。后期,三星和华为都发布了折叠屏产品,并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
到了2021年,国内头部手机巨头基本都加入折叠屏战局。1年后,主流厂商齐聚折叠屏市场,发布一款或多款折叠屏产品,价格得下探,也给了更多用户尝鲜的机会。更大的屏幕以及携带的便捷性,也让折叠屏引起了更多高端用户的关注。
数据不会撒谎,折叠屏正在成为手机行业的一股“清流”。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13%。第二季度下跌速度有些放缓,但也有10%。对比之下,折叠屏手机逆势增长,并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全球第一季度折叠屏手机销量大涨64%,国内折叠屏手机第一季度销量更是暴涨117%,达到108万部。在美国市场,研究还指出,2022年美国折叠屏智能手机的用户基数为470万部,28%的当前智能手机用户下次换机时大概率会选择折叠屏智能手机。
2022年,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折叠屏类占比为1.1%,但其在在800美元(折合人民币5600元)以上价位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据7%的比例。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手机市场之一,国产品牌的入局以及供应链的完善,也成为推动折叠屏手机快速增长的关键一环。目前,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多家国产品牌已推出折叠屏手机。京东方2017年在成都投建的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打破了三星的垄断。后续,TCL华星、维信诺等国内多家屏厂柔性AMOLED生产线的建立和量产,进一步推动了折叠手机的快速普及。
谈及折叠屏手机的快速发展,TCL华星CEO赵军对钛媒体App表示,大概五年前,折叠手机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三年前,折叠手机的市场规模还小于100万。今年,整个折叠手机的市场规模接近2000万,大概是在1800万到2000万之间,全球折叠手机的出货量,基本每年是以几倍的速度在增长。“我们认为折叠手机是目前智能手机领域产品创新和迭代的主要创新点和增长点。”
赵军给出的预测,是站在产业链端的观察。对于折叠屏手机今年的发展,多家机构给出了更高的预期。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Counterpoint预计,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将同比增长52%达2270万部。到2027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亿部。中金公司研究也指出,2022年折叠屏产品迭代加速,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8000万台。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Jene Park表示:“从长远来看,我们正在观望苹果公司的表现。我们认为苹果公司可能会在2025年首次推出折叠屏iPhone,有望为该细分市场带来新的增长。”
不断下探的成本
折叠屏规模增长的关键
谈及折叠屏,大部分的第一反应都是贵。的确,更大的屏幕,更低的良品率以及更高的成本,让折叠屏的价格居高不下。一位手机行业从业者告诉钛媒体App,价格永远是用户购机的第一要素。
过去,折叠屏手机规模增长不快,主要原因也是价格太高,动辄上万的售价,即便是高端用户,下单的时候也要犹豫一下。一名供应链分析师透露,小折叠屏比直屏屏幕在成本上贵上百元,与直屏相比,折叠屏需要在材料、膜材、结构和应力管控方面需要改进。
区别于直屏手机,折叠屏除了对屏幕组件要求更高,增加了可折叠盖板、铰链等技术,成本相应也提升了很多。京东方相关技术人员对钛媒体App表示,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难点在于攻克屏幕高频率弯折次数和铰链的寿命问题,以及屏幕搭载整机厚度、电池续航、软件适配度等问题。
水滴型面板与直接折叠型面板对比
随着供应链能力地提升,可以看到,基于增强折叠屏幕强度和耐用性的要求,盖板、铰链已经有了更优的解决方案。比如京东方研发的水滴形态技术,减缓了折叠区的弯折半径,可实现超20万次折叠。由于水滴形的设计,使得水滴上端的亮片屏幕自然靠拢,也给整机的厚度控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节约整机空间的同时也为电池容量提供了保障。
在影响折痕和屏幕寿命的盖板玻璃上,材质也从最初的CPI薄膜发展为UTG超薄玻璃,屏幕保护强度进一步提升。屏幕厂商除了在提升折叠屏的画质、护眼等能力外,在降低功耗上也做了很多投入,以提升续航能力。
随着整体技术的不断成熟、良品率以及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占据折叠屏手机主要成本的面板价格也不断下探。根据DSCC数据显示,2020年可折叠面板整体价格在130美元左右,预计2024年成本有望减少一半。
目前,最便宜的上下折产品售价已经来到三千元。赵军认为,上下折手机的价格应该在3千左右,左右折的应该在5千左右。预期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折叠手机的市场会突破5000万,这个不是大概率事件,是基本确定的,甚至有可能会突破一亿。到那时候,折叠屏手机的整体面貌,甚至整个智能手机的面貌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国产供应链的又一次升级与突围
一开一合,折叠的形态,满足了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全新的技术规格以及更高的要求,也是国产供应链的一次升级和突围。
从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进程来看,早期的供应链主要集中在海外。不过,随着国产折叠屏手机的崛起,本土供应链企业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折叠屏供应链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在盖板材料这块,UTG已经逐渐取代CPI成为折叠屏市场的主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折叠屏手机中UTG的渗透率已达86.3%,预计到2023年将超过93%,逐渐取代CPI。目前,在UTG技术上,主要是肖特、康宁之类的国外厂商掌握,其中肖特在去年的市占率高达47%。
不过,诸如凯盛科技、长信科技等国产厂商也在提速。中金在去年曾指出,国内厂商UTG产能正在扩张加速,并且由二次减薄加工向一次成型布局。7月底,凯盛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UTG有小批量订单出货并已在相关终端手机上应用,同时公司也正与多个客户进行全面对接,加快推进UTG及UTG迭代产品进一步市场化。
6月初,长信科技回复投资者称,搭载公司子公司东信光电UTG产品的vivo x flip已经上市发布,东信光电为搭载国内可折叠手机的首家UTG量产企业。公司在UTG领域技术储备充分,包括与OPPO在内的国内主流手机客户均有深入合作。
在铰链技术上,则是引来精研科技等厂商的布局。其中,精研科技已经向三星、华为、小米供应铰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精研科技也表示,目前公司具备折叠屏手机转轴(铰链)MIM件及整体铰链组装的研发、量产能力,已经为折叠屏手机安卓系头部客户供应手机转轴(铰链)用MIM件、手机转轴(铰链)。
作为折叠屏的核心,中国屏幕面板企业快速崛起。当下,凭借着在终端销量上的优势,三星稳居第一的位置。和LCD等面板技术的发展类似,早期新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后期,经过技术上的升级,以及国产手机品牌的支持,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屏厂快速成长。
其中,京东方从iPhone12开始已打进苹果供应链,与三星、LGD共同成为苹果三大柔性屏供应商。日前,还有消息称,天马有望成为iPhone SE4二级供应商。
从智能手机AMOLED市场份额的变化中,也能够看到国产屏厂的努力。
来自CINNO Research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厂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份额相比去年的22.6%增加至37.8%。
图片来源:CINNO Research
其中,京东方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0.3亿片,同比增长68.4%,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预计全年柔性AMOLED出货量目标为超过1.2亿片。深天马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0.1亿片,同比增长550%。对比之下,三星的份额则下降近两成。
近一年折叠屏手机,钛媒体App制图
钛媒体App整理了近一年发布过的折叠屏手机的屏幕供应商,可以看到,三星依旧是主流,但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使用国产面板。其中,京东方已将柔性OLED显示技术应用于国内外多款高端旗舰机型,比如今年4月发布的vivo X Flip,荣耀7月推出的Magic V2,折叠能力高达40万次以上。
维信诺通过Padbending R减小技术,实现荣耀Magic V2下边框区域厚度降低,配备边框走线优化设计,实现更窄下边框。TCL华星给moto供屏,让折叠屏的尝鲜价格降到了4000元以下。
深天马A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随着公司最新的AMOLED产线TM18提前点亮、首批产品已向行业品牌客户出货。公司将考虑主要在TM18产线上进行折叠、HTD屏的生产,预计2023年将具备量产能力,并推出相关折叠、HTD产品。
中金在报告中指出,降本需求驱动下,国产厂商发力屏幕模组制造,看好在国内厂商技术成熟和降本需求的趋势推动下,更多的国内厂商将参与到折叠屏手机面板的供应中。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向钛媒体App透露,三星给国内品牌的屏幕并不是最好的,未来随着国产屏厂在显示效果上的提升,加上成本上的优势,将会占据更多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折叠屏面板战场的争夺也是国内屏厂的一次“暗战”。
技术上的竞逐外,如何降低成本,搭载在更多的终端设备上,也成为关键的争夺。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上下折正在依靠更低的价格成为今年折叠屏重要的销售增量,也是某国产品牌为了抢占份额的重点产品线,不排除下代使用国产屏幕,目前也在显示效果和成本间权衡。
关于折叠屏终端和供应链的竞争才刚开始,随着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品牌也终将走向前列。从0到2000万只是一小步,折叠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提升,比如折痕,目前无法消除只能淡化。屏幕面板的争夺亦是如此,“取代”三星之外,国内屏厂也在暗暗展开较量,这也是打入头部品牌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