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代Apple Watch发布,为智能手表赛道注入了新的想象,也一度被认为是库克领导下划时代的作品。八年时间过去,如果单论产品,Apple Watch毫无疑问是成功的,长年高居行业第一的位置。

但若要和iPhone相提并论,还远远达不到。

简单来说,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无论是在市场容量,还是在终端能力的想象上,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手机是必需品,而智能手表还达不到这一能力。即便是在续航、设计以及功能上提升很多,甚至是加上了通讯功能,智能手表也依旧撕不掉手机“附属品”的标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生态上来讲,智能手表从来都不是独立的,是手机的延伸”,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对钛媒体App表示。在消费电子寒气下,整个智能手表市场也受到了波及,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出货量更是降至12个季度以来的低点。

印度市场逆势增长

华为和苹果主导国内市场

在消费电子市场,一定程度上,手机可以作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跌超两位数,今年一季度仍未看到回暖的迹象。对于智能手表来说,虽然有新兴市场的助力,但从大盘来看,一季度也是仍处于一个下跌通道中。

图源:Counterpoint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下降1.5%。其中,苹果出货量三年来首次跌破1000万部,同比下降了20%。印度品牌Fire-Boltt首次超越三星,出货量增长了约三倍,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

Fire-Boltt的增长除了自身的性价比战略外,印度市场的强势增长更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相比较全球市场的下滑,印度市场在一季度逆势增长了121%,并以27%的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份额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相比较印度市场的高速增长,中国智能手表市场份额跌至第三位,今年一季度出货量年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16%,达到12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过去的2022年,中国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下降9.3%。来自IDC的数据也指出,国内智能手表市场2023年第一季度出货量590万台,同比下降16.7%。其中成人智能手表310万台,同比下滑19.5%;儿童智能手表出货量280万台,同比下降13.3%。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Shenghao Bai表示:“尽管春节通常可以促进消费,但智能手表的需求在2023年第一季度仍然低迷。这与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情况类似。市场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复苏。”

图源:Counterpoint

从品牌侧来看,抛开儿童智能手表,苹果和华为占据了整个市场超七成的份额。其中,华为在101美元(约合人民币707元)至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元)的所有价格段中均排名第一。苹果则是在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元)以上市场占据87%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变动,也影响了智能手表背后的制造商。最为明显的便是印度品牌的强势增长,使得智能手表外包制造端也跟着受益。

Counterpoint的数据就指出,全球智能手表外包制造出货量年同比增长15%,占2022年下半年全球总出货量的69%。

另外,由于Apple Watch不可撼动的地位,更多的制造商还是在积极争夺Apple Watch的订单。2022年下半年,得益于承接了Apple Watch约40%的订单,立讯精密在外包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不过,也有的公司为了更高的利润而减少了苹果的订单,比如仁宝。一位供应链人士表示,“市场下行周期下,对制造商也要求越来越高,提升交付能力的同时,利润反倒被压缩。”

手环成了最大威胁?

智能手表出货量的下跌,在很多研究机构的预料之中。至于印度市场的高速增长,更多的是一种消费延迟。并且,从价格上看,印度智能手表市场仍以入门级为主,尝鲜是主要购买目的。

谈及一季度市场的下滑,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潘雪菲对钛媒体App表示,智能手表出货量下滑,主要原因是厂商上半年还是以库存优化为主,且厂商旗舰产品发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以及消费复苏从出行餐饮服务传导到IT消费电子产品依然需要时间。

Ivan Lam也指出,从今年来看,智能手表市场唯一增长明显的应该只有印度。在消费低迷的时候,智能手表作为非刚需产品,在销售端还是会受到影响。

有意思的是,同为可穿戴设备,对比智能手表的持续下滑,智能手环则是率先回暖。IDC数据显示,一季度手环产品在中国市场出货量为286万台,同比增长8.5%。

单从这点来看,用户对于可穿戴设备还是有需求的。但是,价格以及产品价值上的不均衡,导致智能手表正在被“冷落”。

从价格上来看,手环的价位多集中在两百元附近,而智能手表则是在千元之上。需求决定购买,虽然手环比智能手表在显示以及智能交互上要有差距,但是其核心的功能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需求。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说,“手环用30%的价格实现了智能手表70%的功能”。而这,也侧面体现出智能手表在产品力上的“缺失”。

“从联想到Apple Watch,再到华为,之前每年都会追新品,但是现在就一个手环戴着”,一位数码发烧友告诉钛媒体App,“新功能的感知力越来越小了,现在戴手环也只是为了监测运动步数和睡眠。”

正如这位发烧友所说,智能手表的产品力早已没有七八年前那种跃级体验。现如今,纵使手机产品的创新遇到瓶颈,但每年处理器和影像性能的提升,也能勾起部分用户的换机欲望。对比之下,智能手表的升级则是引发不了用户的共鸣。

2022年,高通推出“骁龙W5 Gen1”系列智能手表平台。在制程、GPU方案、AI算力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提升。只是,不同于智能手机的年年升级,即便最新的平台已发布,也并不是所有品牌都搭载,基于成本以及功能定位,够用依旧是很多厂商做产品的思维。

受制于此,手环作为价格较低的入门级产品,更容易撬动大众化需求。

潘雪菲认为,智能手表的科技含量或者说发展难题主要在于传感器和数据算法准确度的提升,这是用于健康场景拓展和完善的主要方面。本身对于高性能和计算速度的要求较低,这是不同终端设备现阶段发展的使用场景所决定的。

脱不掉手机“附属品”的标签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智能手表诞生,直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才迎来高速发展。十几年来,智能手表在功能、材质与续航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从当初的小屏到大屏,从一天一充到续航超过1周,从运动记录到血氧、血压以及睡眠监测,许多品牌也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

但是,非刚需的属性,决定了智能手表不会像手机那样成为超级终端。

即便是配备了eSIM独立通讯和系统,智能手表也撕不掉手机“附属品”的标签。Ivan Lam表示,智能手表在生态上来讲从来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手机的延伸。

从出货量榜单中,就可以看到智能手表与手机品牌的强关联。排在前列的苹果、三星、华为以及国内的OPPO和小米,无不都是有着手机这一终端产品,并且对应的销量也是排在头部。相比较下,没有手机产品的品牌国内最高排名也仅为第五。对于用户来说,购买智能手表的关键决策点之一就是生态中的手机产品。

与此同时,智能手表将更多功能独立集中在自身终端,期望用户能够摆脱手机的依赖,但更多深层次的功能比如运动、睡眠监测分析等,仍需要在手机端查看。试想一下,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失去哪个会让你更焦虑?

“仅靠替代手机是很难真正打开智能手表的市场”,潘雪菲指出,借助长期佩戴在手腕上这一属性,智能手表需要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比如健康属性,对身体指标追踪监测能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拓宽智能手表的受众和市场。

今年生成式AI的火爆,给许多行业带来新思考。此前,华米也透露了相关规划,称最近将生成式AI技术应用到了智能可穿戴产品中,以提升用户体验。不仅如此,华米还表示,会继续开发Zepp操作系统,未来还将把最新的GPT-4整合到其中。

对此,潘雪菲认为,生成式AI会逐渐在智能终端设备上有所采用,大模型的应用长远来说也将对智能手表的健康运动相关数据生成和呈现提供更丰富的内容。但从目前实际技术采用来看,生成式AI以及大模型对智能手表的爆发仍然具有有限作用。

她表示,智能手表市场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健康场景的拓展和完善,以及用户人群基数的拓展和匹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