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死于追高,老手死于抄底。
这句话用来形容当年的几大地产弄潮儿,再合适不过。
2017年,到处“买买买”的万达感到不妙,总债务高达6000亿,可谓泰山压顶,而跑遍大半个地球买回来的资产,却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益。
(相关资料图)
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家对于狂飙的地产行业的监管层层加码,最终迫使老王做出决定,断臂求生,卖卖卖。
于是,万达史上最大的甩卖行动开始了。最著名的一个交易,是融创和富力一共650亿的接盘,万达将13个文旅城资产、77家酒店打包贱卖,据说当时谈判的会议室里,传出了一阵摔杯子的声音……
那时,可能是老王最黑暗的时刻了。后来,老王再也没在自己公司的年会上唱歌,也不去国外大学演讲。
直到去年。
01、老王杀回来了
2022年,国内地产行业压力依然很大,但有一些消息令人振奋。
首先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5月份参加广州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拍卖,具体项目是位于白云区空港大道一幅热门地块,虽然最终被中海地产拿下,但时隔10年之后再次参与国内买地,令到市场疯狂想象,李超人要杀回内地,房地产要触底回升了。
有这个想法的,并不止于市场投资者,另一位低调许久的大人物,万达王健林,同样动作频频,从当初的“卖卖卖”变成“买买买”。
8月4日,中融信托转让赤峰万达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约49%股份,万达地产接盘;
8月11日,万达地产集团接盘中融信托肇庆鼎湖万达地产35%股权。
除了收回自己项目的股权,万达还化身“白衣骑士”,拯救水深火热的同行。
1月,万达买下辽宁葫芦岛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烂尾的项目,拟改营为葫芦岛万达广场。
2月,山西忻州市田森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布告知函称,忻州田森汇项目与万达商业集团正式签订托管协议,万达商业集团将于3月正式全面接管项目,计划于2022年7月开业。
3月28日,万达与鑫苑签下战略合作协议,鑫苑旗下多个商业项目全部转交给万达经营托管。
4月1日,建业向媒体发布通稿信息显示,建业将全部商业项目以整体运营管理模式与珠海万达合作。
4月19日,万达商管就已官宣拿下了北京SOLANA蓝色港湾和北京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的整体经营管理权。
5月,蓝色港湾管理权将全面移交给万达,为期20年,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也顺势更名为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计划打造第四代万达广场全国旗舰产品;
7月,万达接手合肥知名烂尾项目—万泓中心。
整个2022年,万达先后接盘数十项资产。同年,万达也不断接触AMC机构,老王对于介入地产项目的兴趣有增无减。
和李嘉诚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参与一下拍地不同,王健林才是真金白银地抄底国内房地产。
02、抄错了?
从国家统计局房地产行业的统计数据看,2022年确实处在多年来的低位。
开发方面,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3.2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0.0%;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约90.50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房屋新开工面积约12.06亿平方米,下降39.4%;房屋竣工面积8.62亿平方米,下降15.0%。
销售方面,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3.58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额约13.33万亿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截至202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约5.64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4%。
考虑到房地产虽然饱受诟病,但其在整个经济的贡献度依然很大,所以抄底的声音不绝于耳。今年年初,因为密集的政策支持,房地产确实有过一轮反弹,甚至令市场看到反转曙光,但等到行业数据出来,并没有什么惊喜。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住宅投资27072亿元,下降4.9%。
前4月,商品房销售同比下滑0.4%,头部房企的销售数据也是绿得多,红的少。
这种情况下,压力自然就传导到去年大肆抄底的万达身上。
首先是还债,有媒体就爆料称,万达境外有三笔总计13亿美元(约合90亿人民币)的银行贷款,合同约定若珠海万达商管未能在2023年5月8日前完成赴港上市,而大多数贷款行(按出资份额占比合计超过66.67%)要求万达还款,则万达需要归还贷款存量本金及对应的利息。
除了正常的偿债问题,还有上市融资所涉及的问题。
2014年,万达登陆港交所,但2016年退市,转为谋求在A股上市。当年正值地产盛世,港股地产股的估值普遍低于A股,地产公司转投A股很正常,但A股上市之路并没有想象中容易,特别是2017年后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的监管和调控,房企上市门槛变高,导致了像万达这类公司,踌躇满志回归A股,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另一家地产大佬恒大也是如此。于是,重投港股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2021年3月,万达正式撤回A股上市申请,并启动了赴港上市计划。2021年10月21日,万达首度递交招股书,但招股书于2022年4月21日失效,2022年4月22日二次递交招股书,后于2022年10月21日失效;随后于2022年10月25日三度提交了招股书,现在已经失效。
市场上普遍预计,万达很快会第四度递交招股书,因为真的着急了。
公开资料显示,上市前的Pre-IPO融资中,万达合共筹集468亿港元,是当年最大规模的上市前融资之一,太盟投资集团(PAG)领投共28亿美元。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包括碧桂园、腾讯、蚂蚁金服、中信资本、珠海国资委等22家机构。万达与上述投资者签署了有关上市进程的承诺,如果万达在2023年底前未能完成上市工作,万达有义务向Pre-IPO投资者回购股份。
而从万达的招股书上看,2022年上半年的现金储备只有158亿人民币,压力不可谓不大。
总之一句话,什么都要钱,万达正面临着2017年以来又一次艰难时刻。
03、再来一次断臂求生
今天,有媒体报道,万达计划出售旗下20家购物中心,售价在7-8亿之间。如果属实,大概能够回笼140-160亿的资金。
除了重演一下2017年的“卖卖卖”,还传出万达下个月将大幅裁员,比例在30%左右,同时通过质押融资、减持套现等方式,开源节流。
但是,在现金流压力面前,这些动作又能有多大效果?
据万达自己披露的数据,公司在建的万达广场187个,商业面积2195万平方米。考虑到现在的宏观环境,手里还有这么多的在建项目,看来外界担忧的万达流动性问题,真不是空穴来风。虽然万达2017年之后转型轻资产模式,项目建设资金并非自己掏腰包,而是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但现在的环境,别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万一出现建设资金断裂,项目就很可能成为L尾项目。
回顾当年融创和富力,高位接盘万达资产,最后陨落,不禁令人唏嘘不已。据说当时两家公司都认为自己捡了个大大的便宜,没成想,很快就被带到坑里去。虽然不能把锅全部甩给接盘万达这个事,最大的原因还是整个地产行业告别高增长,进入下行阶段。
但无可否认的是,盲目追高,多半会以惨淡收场。哪怕刚开始尝到一点甜头,但用不了多久,一切都会被打回原形。而和盲目追高对应的,则是盲目抄底。某程度上,盲目抄底的损害,可能比追高更大。
投资的世界,一步错,步步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另一个万字头的地产公司--万科。
去年6月28日的万科股东大会,郁亮也说过,楼市已经触底,但他同时说“恢复是一个缓慢和温和的过程”。
现在看来,这个判断确实有理。
其实,要论眼光,王健林并不差,甚至比郁亮还要早。因为2018年郁亮才喊出“活下去”,但老王2017年就已经通过断臂求生躲过一劫。
不同的,明明出坑了,老王却不甘寂寞,重新杀了回来,我们无法得知去年为何万达去抄底这么多项目,当中可能有其他不得已的因素,但如果单纯地认为抄底时机到了,那只能说方向看错了。
04、结语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高有低。当初如何疯狂,之后就可能是同等的落寞。
地产行业在经历前面20年的狂飙,无疑已经进入饱和阶段。国家都在全力转向新的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幻想回到当初,是不切实际的。当然,跌得足够多,会存在抄底机会,但底部在哪里,又有谁说得清?
地产行业经过过去一年多的下行,追高问题已经不存在,担心的应该是抄底会不会抄在半山腰,切忌因为过于乐观而使自己陷入困境中。
关于万达,种种的迹象都表明,它可能要再一次断臂求生。
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只能祝愿老王再力挽狂澜一次。
毕竟,他曾经做到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