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下大家,今年做投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会心塞,答案基本也能猜个大概。
【资料图】
无非是:难,很难,太难了。
确实,今年的市场环境并不友好,俄乌冲突、美国加息,还有疫情的干扰,令到不管是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承受了重重压力。被埋的,不单散户,就连专业投资机构,都难逃其中。
毫无疑问,这一次,最根本的推动因素还是时代变了。但是,每一次时代巨变,总是无数的声音,好的与不好的都混杂其中,就如乱花渐入迷人眼,看不清的话,迎接你的,依然是无数的被埋。
而如果与时俱进,迎接你的,一定是新时代、新机会。
01
告别过去
周一的大跌,令到很多人都懵了,不出意外的,怀疑论又开始满天飞。但才过了一天,市场又开始大反弹,大家的信心似乎又回来了。
作为研究员,我表示很无奈,股票市场的变脸速度,甚至比川剧变脸还要快。不过也得承认,股票市场本来就是这样,兜兜转转,话题永远离不开涨涨跌跌,市场神经又过于敏感,又或者是别有用心,每一次大跌,总是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有的甚至直接上升到意识x钛层面。
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因为按照那些人的说法,那后面两天股市反弹,是不是等于说可以把那一堆说法否定掉?
见高拜,见低踩,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说一千道一万,要真的找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时代不同了。我们在去年的格隆汇文章中,也深入地探讨过这个问题,现在有必要再提一遍。
过去40多年,我们都强调效率,不管黑猫白猫,只有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粗略翻译成经济语言,就是什么手段不重要,能发展经济就可以。现在,显然不能再用这样的逻辑,道理很简单,在经济很落后的状态下,增长是唯一出路,为了获得增长,可以暂时不必过于在意其他的成本,只要一门心思搞发展,全心全意搞经济。
但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成本问题就出现了,比如环保问题、公平问题、稳定问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充耳不闻只关心经济,否则,问题足以吞噬这么年来的成果。
当中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就以这一年,最让人大跌眼镜的,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各种“茅”为例。祖师爷级别的贵州茅台,自从2021年2月登顶之后,高位掉到现在,已经快没了一半了。
为什么?
从商业模式上看,茅台酒几乎无懈可击,产能常年维持在一个水位,但是需求又不断增长,要品牌有品牌,要市占率有市占率,只要轻轻加一下价格,就可以赚得盘满钵满。但是,它所助长的风气与现在的价值观取向完全相反,给社会所带来的成本,正在吞噬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想想茅台最大的消费群体是谁?想想为什么以前茅台不火,而是最近十来年才火来的?
这里就不细说了,相信大家都能够明白。
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半信半疑,那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考验,现在应该没有人再怀疑了吧,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茅台不断的下挫。
时代巨变,有些人确实很难适应,尤其是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因为投资“茅”也实现财富自由,成为人生赢家的人。但问题是,连YYDS的茅台都可以腰斩,在现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有什么可以不吗?
还有银行茅、互联网茅、医药茅......
逻辑不都一样吗?
当一个公司,产出的经济效益无法cover它的总成本时,有形之手就会有动作,这个事绝不仅仅是国内才有,事实上,当年号称自由世界的美国不也一样做过?洛克菲勒石油集团后来怎么样了?就不扯这么远,世纪之交的微软,也差点被拆分,最后虽然保住了,但早已没了当年的嚣张气焰。
经历了几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多人的思维还是没有办法跳出“经济”两个字,甚至一让他跳出来,他就上纲上线,但时代需要的,正是跳出经济思维,上升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里。
02
迎接未来
投资界现在流行一个说法:
不要再活在上一个时代了。
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听懂,说得直白点,就是做投资,要挥手告别过去,迎接未来。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一些过去的提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比如发展才是硬道理,貌似没有错,但放在现在大气候,应该说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
大会也不断强调,经济发展模式要回归实体经济,要注重科技创新,花大力气解决卡脖子难题。
不知道你听懂了没?
反正我听下来,有些行业的投资逻辑,基本可以用塌陷来形容,比如前面说的茅台,还有过去的各种“茅”,如果跟这个“回归实体经济”、“注重科技创新”没啥关系,然后又被资本推上巅峰的,基本凉凉,估值回撤了的还好,如果还没回撤,接下来的境况会非常惨烈。
首先,过度的金融投机,其实是不允许的了,哪怕你多么有道理。从房地产都能够看出来,过去很多人都很坚定地说国家不会让房地产倒下,因为房地产占经济总量很大,很多人的财产已经绑定在里面,但你看看这一年多来,很多地方的房价其实已经实质性下降了,连房地产都能这样,你说一个上市公司,要顾虑什么?又有什么好顾虑的?
其次,常规的行业,该回归各自应有的属性,比如涉及到较大公共利益的,属于基础设施属性,就应该赚基础设施的钱;比如满足刚需的,就应该赚刚需的钱;当然,如果是非刚需性的,那也是允许赚高利润,但不允许太高调,至少价值观导向不能搞反了。
第三,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产业,会得到非常大的扶持,资金、政策、税收,等等,而且是源源不断的获得。要知道,现在的执行力是非常强的。既然下定决心,那就应该,也必然会全力以赴。
以上三点,足以指导我们未来至少10年的投资逻辑。
03
科技创新才是未来
具体到产业方向,这里重点讲一个,信创。
信创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信息资源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能源、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加上一些互联网公司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国家已经深刻地注意到信息安全问题。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信息资源很重要,也很值钱,看看全球的科技巨头,不仅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帮助自己的国家,而且每年都赚取大量的利润。从这个角度上讲,信创是和国家前进方向高度一致的。
但是,一些基础性的信息技术、架构,如半导体、操作系统,仍然掌握在美国手里,只要不实现自主可控,只要我们仍然采用美国的基础技术,那我们就会继续受制于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自主,也无法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国力、科技实力不够强的时候,中国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被动跟随,以换取经济发展的机会,但到现在,再被动跟随,已经不合时宜。
更重要的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进则退,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等收入陷阱,只有突破,否则过去的成就都可能保不住,而突破的唯一路径,就是靠科技创新,在这点上,我想上层已经非常明确,思想上也极其的统一。
这才是中国最大的产业趋势,政策扶持、市场激励也是毫无疑问,这点在现在整体尚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
另外,撇开这方面的原因,只从经济层面去看,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半导体、消费电子、汽车等市场空间,都是全球最大。产业的发展,不能单靠喊口号,否则就会走向苏联的道路,需要企业和市场的互动,或许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硬骨头,但有市场的正向循环,企业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然后收获市场效益,再投入,再产出,在不断地循环过程中,最后实现螺旋式的跃迁。
中国很多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基本都遵循了这个过程,典型的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或许,习惯了长时间的“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语境,不少人下意识地持怀疑的态度,就像看到国产电动车亮相欧洲,9月份出口量超越德国,排到全球第二,很多人的反映依然是:
怎么可能?
但是,这就是事实。
所以,像半导体、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领域,也会遵循这一过程,摆在面前的路,是有难度的,但一旦实现突围,前面就是一路坦途。
都说投资讲求投国运,高质量、科技创新、技术突围,就是最大的国运。
而说到信创投资,可能不少投资者会认同大方向没有错,都也会觉得专业度要求太高,不像大众消费品那样容易看明白。对此,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做。
就拿大数据ETF(159739)来说吧,它跟踪的是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覆盖了信息技术创新产业上中下游龙头,包括CPU、整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安全等,与信创产业关联度高达50%,是市场上与信创投资主题相关度最高的ETF。前十大成分股中包含,金山办公、恒生电子、用友网络、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多个信创产业核心龙头,净值也处于持续上升中,过去半个月,上涨幅度达到20%。
另外,跟踪国证半导体指数的半导体(159813),基本囊括了半导体领域的头部公司,净值同样在持续上涨中。
04
结语
今年的宏观环境,确实不太好,很多过去的YYDS公司都暴雷的暴雷,大跌的大跌,但回过头看,这其实是一个好事。
时代切换之下,也应该有这么一个过程,现在不敢说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但对于未来,其实真的不必过于悲观,反而应该乐观起来,因为新时代已经到来,新的征程已经起航。
虽然我们从来不像现在这样,需要大幅修改我们的投资逻辑,但是这种顺应时代变化的修改,有朝一日会得到源源不断地回馈。
我们也只有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才能够在投资的路上走的更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