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ID:shenrancaijing)| 来源

唐亚华 | 作者              沐风 |  编辑

不提供二次转载


(相关资料图)

近日,拉勾网CEO许单单在社交平台讲述,“一大厂被裁员工找工作时要求涨薪30%,简直是被行业惯坏了”。在他看来,互联网工资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不是因为个人能力强,而是因为大量资本投进来,现在互联网行业的红利已经到顶,互联网高薪泡沫要破了。

此话一出,加入讨论的网友很多。有人认为,许单单说的话虽然难听,却是实话,互联网行业工资高不代表能力强。“特定的年代总会有一两个代表时代的产物,过去这些年恰好互联网和在线教育站在了风口浪尖,享受到了行业红利。” 

有人则激烈地反对这一说法,有人认为,“互联网本来就是靠技术,技术都是人开发出来的,大的支出肯定在人员工资上”,还有人喊话:“互联网行业压力大、任务重、突发情况多,人家那是拿996换来的”。 

不过,众多来自互联网大厂的求职者确实在最近的面试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按照惯例,对换工作的预期是好则涨薪30%,差则平薪。但在实际中,非大厂的雇主们对他们的薪资要求大多不能接受。离开大厂的员工,感到不适的,不止是钱包,还有心态。 

过去多年来,互联网行业确实用高薪吸引了大量人才,也赢得了自身的飞速发展。如今,大厂高薪依旧存在,所剩席位却已不多。对求职者来说,过去拿高薪理所应当,未来能否持续,还要看市场的出价。 

01

离开大厂,从降薪开始

前互联网教育从业者倩倩过去一年来受尽了从大厂到小公司的落差。

“双减”前的五年里,倩倩都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前半段在某教育企业的市场岗位,年薪差不多是30万元。2020年,她跳槽去了另一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涨了30%的薪水,年薪接近40万。但“双减”来了,她所在的整个业务被裁掉。

2021年后半年,她开始找工作。最初她的想法是,至少不能降薪。就因为这个坚持,工作一找就是三个月,“当时整个人都要废了,状态越来越差,越不工作越不想去工作了。” 

后来,倩倩勉强接受了一份年薪30万元左右的工作,去了才发现,除了工资下降,整体的福利缩水更是严重。“比如我之前公司都给上的是六险一金,不仅社保公积金等都是实缴,还有一个商业保险,可以报销医保之外的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花费。而新公司社保、公积金是按比较低的标准来交的,以前的那些餐补、话费补助、交通补助、下午茶、加班调休或加班费等都没有了,逢年过节各种福利也都没有,但该加班还是要加班。”

在互联网公司,吃饭大多有食堂,加班打车也能报销,赚的钱大部分都能攒起来。这一里一外的差距并不小。

最近,倩倩又离职了,在找新工作。她的感受是,求职环境比前几年差太多了。她之前在互联网行业换工作,薪资很容易就谈妥了,自己还要再看备选公司的研发实力、发展前景。但现在,整体岗位骤减,即便有些公司标出来的薪资并不低,但面试后很难成功。如今,她勉强能接受在30万年薪的基础上平薪或20%以内的降薪。 

普通的大厂员工要面临待遇落差,混到中层同样很难。

郁风从2008年进入职场,第一份工作在阿里,刚转正的时候一个月5000元,两三年后离职时月薪不到1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平均两三年跳一次槽,他之后的几次跳槽涨薪幅度都很大。第二份工作月薪是2万元,算是翻倍,加上年终奖有30万-40万。第三份工作,郁风的年薪到了60万左右。再次跳槽,工作7年左右,他就年薪百万了。

他回忆,当时行业人才比较缺乏,简历投出去基本上几家头部大厂的Offer都能拿到。但最近换工作,他最大感受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找到一个能够赏识自己的人,并不那么容易。 

两三个月过去了,他还没找到合适的岗位。“换工作,绝对意义上的降薪我是不接受的,那就说明我能力有问题。但公司或业务很有潜力或者有期权除外。”他目前预期的下限是百万,毕竟自己收入最高的时候接近200万了,“可以降,但是也有底线,我要尊重你的公司,但是我也得尊重我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能力。” 

过去多年来,大厂高薪不是虚假传闻。

2016年研究生毕业的李立伟告诉深燃,他北漂六年,薪资涨幅529%。他是普通大学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月薪8000元,2018年成了团队Leader,月薪涨到1.2万,年底双薪,年薪10万出头。2019年,月薪涨到了1.8万,加上年终奖年薪到了27万。 

薪资的大幅度上涨,是从一次跳槽开始的。2021年,李立伟跳入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月薪2.9万,年终奖是3个月工资,年薪达到了43.5万。2022年,他又换了一次工作,这一次涨薪不如之前那么容易了。“直观体感就是工作岗位比以前减少了一半以上,可面试的工作就不多,拿到Offer的就更少了,涨薪也没有了以前的幅度,我最后接了一个微涨的,年薪55万左右。” 

如今,年年涨薪和跳槽涨薪在互联网人身上仿佛不灵了。 

02

拿高薪,到底是因为行业还是个人?

几位求职者,在面试非互联网大厂时,普遍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雇主觉得他们的薪资要求太高。换言之,面试官觉得他们不值对应的钱。

倩倩曾经遇到一位说话很直白的面试官。她和这位面试的业务主管聊得一直很不错,谈到薪资的时候,倩倩提出月薪2.5万元的期望值,对方一脸惊讶地说,“教育行业都这样了,你还要这么高的薪资?”倩倩回应称,自己觉得薪资跟行业没有太大关系,要看个人能力。后来这个工作也就没有了下文。

近年来,倩倩经常受到这样的拷问。不少雇主觉得,互联网行业的人拿着高薪是因为行业,不是因为个人有多与众不同。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也认为,在大厂拿高薪很正常,但确实并不代表这些员工值那个钱,而是因为行业特性。“因为市场和行业红利原因,互联网大厂在过去十几年拥有了超额利润空间,那他们就要有相应的分配,同行竞争又激烈,不给高薪可能就招不到人才。”

他提到,在大厂里面干特定的活能拿到3万元月薪,跳出互联网圈,换小公司或换一换行业,很多公司就不认了,这些雇主认为多出来的部分是行业差异造成的,而不是个人。这就造成双方心理预期差异巨大,雇主觉得你要的太离谱,求职者觉得公司太抠门。

猎头陆海天就接触过一个大厂技术运营,985院校毕业,在某头部大厂干了两年多时间,年薪大约40万。最近换工作时找了包括陆海天在内的多位猎头,最后发现非头部巨头都开不起这个薪资给他。“他毕竟只有两年多的工作经验,就认为到别的平台上能取得更高的收入、创造更多的价值,显然是自我认识不足。” 

倩倩则认为,互联网行业确实有一部分人拿着高薪却能力平平,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有的人是拿着虚高的价钱,因为他是趁着行业东风起来的,在泡沫期,人才和混日子的都进来了。” 

郁风则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厂不是傻子,互联网公司的薪资都是算出来的,公司创造多少产值,平均下来可以招多少人,都经过了精密计算。互联网高速发展阶段,高薪是正常的,因为这些员工共同创造了这个行业。

他补充,大厂高薪招聘来的员工,可能有一些不那么合适,但是大厂的淘汰机制远远比一般的小公司复杂和精准。每个部门招人有预算,有工作指标,有相对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成果,有内部机制来动态调整。

“之前因为行业的增长,换工作涨薪30%是思维惯性。至于到现在还合不合理,不是求职者单方面说了算,求职者可以提要求,企业可以评估,也可以去纠偏,但没有必要攻击和诋毁求职者。”郁风说。 

他还指出,发出这样疑问的人,无论是雇主还是员工,可能是没有做好基础信息调研。因为正规的流程招聘,企业预算是确定好了的,也会初筛简历,需求不匹配的双方大概率不会碰头。

也有很多人提到,拿到大厂高薪也是要付出对应的代价的。比如进大厂普遍需要211、985或者硕士、博士、海归,或者之前是某一领域的资深专家。李立伟还举例,996是互联网公司提出来并推行的;程序员被调侃头发少,也是因为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传统行业很多能一直干到退休,互联网行业35岁就有年龄歧视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吃到了企业发展或者是经济本身发展的红利,获得了比平均水平高很多的收入,例如早些年买房、炒股等。拿社会平均工资去和一个发展势头最旺的行业比,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李立伟说。 

03

大厂高薪是市场行为,但不一定会持续

关于大厂高薪有没有惯坏年轻人这一问题,观点不尽相同。但立场不同的人对于大厂确实高薪,且这个高薪有其成因,达成了共识。

陆海天提到,互联网行业的年平均薪资远高于我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进入互联网行业就意味着收入起点更高。 

“原因在于,过去多年来,互联网行业有资本的拉动,而且,互联网公司是为数不多的短期内不用追求盈利的公司,这导致它们一切以效率、发展、增长为先,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公司不会去控制薪资结构,相反会更拼命地去招聘人才,从而实现业绩增长。”

根据以往的惯例,大多数进入大厂的应届生起步年薪可以达到20万-25万,三年后升一级,涨薪30%-50%,可能涨到三四十万,比较优秀的可能五年后又升一级。

不过在陆海天看来,哪怕是年入30万的运营,也是选拔出来的,是市场定价的结果。求职者换工作按照原基数提要求,属于正常逻辑。

但问题也在悄然累积。陆海天提到,这些年,中国TMT行业从业者累计人数高达几千万,是不少发达国家的三四倍之多。而且,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七八百万大学生毕业,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流向了互联网相关行业,无形中增加了劳动力过剩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行业内外交困,企业纷纷开始降本增效。互联网行业容量缩小,离开互联网的人在求职时便遇到了前文所述的认知鸿沟。

出现如今这样的情形,不是互联网开不起高薪了,而是互联网没有那么容易给所有人都高薪了。企业会变得更加理性,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劳动力进行评级给出对应的薪水。互联网将趋向内卷,工作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 

过去,很多人的心态是,房子永远涨价,收入永远激增。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普遍的心态是,年年涨薪或换工作要涨薪。但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在换工作的时候,收入不增反降。其实现在只是回归正常。 

给高薪是市场行为,但高薪是不是对应着员工的高价值,陆海天认为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资本有时候会高估一个东西,最后一地鸡毛。不过,被高估的东西最终一定会面对价值回归的一天。如果互联网人的薪资之前有泡沫,总有一天会回到应该的位置。求职者的薪酬,跟所有商品价格一样,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陆海天判断,未来互联网行业规模会缩小,涨薪和晋升变得越来越难,足够优秀的人,在互联网行业还能拿到高薪,行业会逐步变得像金融行业。 

至于求职者,葛甲提到,根据前人经验积累下来的一些认知现在不适用了,要重新定位。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是取消餐补、下午茶,并开始裁员,把不该花的钱止住了以后,下一步降薪也是有可能的。“互联网行业利用技术优势获得了较长时期的超额利润,这个时期要过去了,接下来要往平均利润的方向去走,企业一定是要降低成本安全运行。作为从业者,只能认清现实。”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看问题要公正,要认识到行业之间的差距,大厂以前愿意给出高薪,年轻人在原本的惯性中要求涨薪也是人之常情,招聘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

可以确定的是,互联网行业高薪是过去和现在的事,但未来不一定能持续。

倩倩的建议是,认清自己的实力,再看一下外界环境,给自己定一个标准线。“下一份工作,我还是想首选大厂,实在不行的话我会退而求其次,找传统一点的行业或小一点的企业,降低薪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倩倩、李立伟、郁风为化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