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报道过多次大型赛事的“老记”,每次到达采访地,第一件事情都是入住“媒体村”,而运动员,官员等等,也都会有自己相应的“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当我以记者身份抵达广州,准备投入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报道时,一套截然不同的接待模式,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十五运不设传统的各种“村”。

起初,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分散在广州各区的我们,如何高效地穿梭于赛场、新闻中心与驻地之间?交通会不会是一场噩梦?

这份疑虑,在我抵达指定的媒体酒店后,很快烟消云散。

“拎包入住”指定的媒体酒店,这里媒体即“迷你信息港”——没有气势恢宏但远离市区的庞大建筑群,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经过精心遴选的多家接待酒店。

记者入住的这家酒店,大堂里醒目的“十五运会媒体接待中心”标识旁,工作人员正微笑着为同行办理入住。

这里不像一个临时的“村”,更像一个功能齐全的“城市客厅”。

房间内,各种关于广州市的美食,旅游宣传画册摆放整齐。

这种“分散居住、赛时集中”的模式,让我们不再是赛会中的一个“孤岛”。我们可以更自然地融入广州的城市节奏,在赛后闲暇时,能轻松走到楼下喝一碗地道的广式糖水,感受这座千年商都的烟火气,这无疑是集中住宿难以比拟的体验。

从集中到分散,从建“村”到融“城”,十五运会“不设村”的举措,初看是“减法”,实则是服务理念的“加法”和城市治理能力的“乘法”。

它省去的是大拆大建的巨额成本与资源浪费,增加的却是以人为本的贴心便利和融入城市的独特体验。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于洋 文/图/摄

制作 姜博文

关键词: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