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柔性、轻薄、高色域等特质,OLED成为手机显示技术换代的首选,也成为众多高端手机的标配。此前,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OLED面板领域可谓是一家独大,几乎掌握了整个行业的话语权,包括苹果、OPPO、VIVO在内的诸多智能手机品牌的旗舰产品均使用的是三星AMOLED面板。然而,最近,这种局面似乎在悄然发生改变。
市场研究机构Omdia最新报告指出,三星显示OLED面板的市场占有率从2020的80% 已下滑到2021的77%,2022年还可能进一步跌至65%。而中国OLED面板市场占有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15%上升至2022年的27%。随着智能手机屏幕OLED化提速,各大面板厂商们展开了激烈竞争。尤其在中国厂商纷纷入场后,整个行业掀起了新一轮攸关生死的角逐。
三星叫停LCD产线,全力扩大OLED产能
近日,三星显示正式启动将位于汤井TV LCD 7-2生产线转换为OLED面板生产线的项目,计划在7月20日之前完成对原生产线的拆除,然后建造一条第六代中小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计划投资170亿元,以提升OLED面板产能。
有评论称,受益于智能手机显示市场的火热,OLED面板需求迅速扩大,三星显示的产能如果无法快速跟上的话,其风靡一时的霸主地位将被动摇。此次拆除LCD生产线,也是在试图坐稳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第一把“交椅”。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以来,华为、Nova等中高端机型都采用了柔性AMOLED技术,OPPO、vivo、小米及荣耀也在加大旗舰机型采用OLED面板的比重。苹果也不例外,此前有消息称,今年苹果将采购1.69亿片OLED面板,2022年增至1.9亿片。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张志华指出,苹果新机型OLED屏今年大概率还是会由三星显示器公司供货,后续随着其它OLED面板厂商陆续投入量产,LG、夏普、JDI,以及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OLED面板厂商都有可能会纳入其供应商评估体系。
多家中国厂商逐鹿OLED面板市场
根据Omdia预测,中国最大的显示面板企业京东方的市场份额有望从2021年的6%扩大到2022年的13%,TCL华星光电将从2%增至6%,天马将从1%增至4%。
事实上,中国面板厂商的崛起早就有迹可循。从2009年开始,TCL科技、京东方、惠科等企业相继增产,快速占据了包揽全球面板市场总出货量70%的TV液晶面板市场,迫使韩国企业转为主攻OLED市场。
如今,在政府政策鼓励、产业资本持续投入、终端应用领域需求提高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包括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深天马等在内的多家中国厂商开始大力布局OLED相关领域,有望复制在TV液晶面板竞争过程中的成功路径。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OLED产能已从2016年的1.1%迅速提升至2020年的13%。2020年,中国大陆OLED产能已达438.8万平方米,另外还有多条OLED产线在建,国产OLED产能正不断提升。
Omdia表示,尽管在OLED技术上还有所差距,但随着资金、人才的涌入,中国厂商接下来将迅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威胁韩系厂商在OLED市场的领导地位。
业内人士评论称:“目前,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OLED面板国产化率提升速度很快。国内OLED面板厂商的发展,其作用不仅仅在于维护下游企业的产业链安全、提升议价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身技术,支持下游企业的发展。”
国产OLED产业链仍需补齐短板
整体来看,OLED面板产业链覆盖上游材料、设备,中游研发、生产,以及下游应用等,涉及面较广,参与方众多,尽管近几年产能持续强劲释放,但产业链仍存在不少短板亟需补齐。
在技术层面,OLED领域核心专利仍集中于韩系企业手中,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以三星在OLED显示技术的内折屏细分领域的一项技术专利为例,该专利可以简化OLED显示器的堆叠结构。国内面板厂商若要绕过这项工艺,就必须通过更复杂的工艺来解决生产问题,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业内专家建议,应该发挥集聚科研资源的优势,加大扶持资金投入,加强显示领域上游材料、核心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同时,鼓励优势企业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协同攻关,积极储备和布局专利,并形成严密的核心技术专利保护网络。
不过,也有令人欣喜的消息。国内OLED厂商与韩系企业的技术差距已经逐渐缩小。在技术专利方面,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在OLED显示屏幕申请的专利数累计超过2.7万件,逐渐超过了韩国显示屏巨头LG。奥来德在多种升华后发光材料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并成功自主研发生产了蒸镀机蒸发源。万润股份在光学匹配层和TADF绿光单体材料方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品放量在即。
目前,我国厂商在在柔性AMOLED方面的产能和良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尽管京东方成都、TCL华星武汉等产线已经实现量产,但产能依然有限。而且从盈利来看,国产AMOLED仍有一定的利润提升空间。部分国产AMOLED面板价格甚至与LTPS LCD手机面板价格相差无几,存在“以价换量”的情况,产品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刘暾认为,随着京东方绵阳柔性AMOLED产线产量爬坡,维信诺合肥、广州的两条全柔AMOLED产线在2021年实现量产,以及京东方重庆柔性AMOLED产线在2021年底投产,我国柔性AMOLED实力有望得到提升。“国内厂商应在AMOLED产线技术创新应用成熟、产能提升形成规模效应和和终端品牌客户捆绑能力的提升方面继续努力,以求进一步激活AMOLED产品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