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芯片:只问交期不问价格

小身材高价格的“硬通货”,公认的除了黄金钻石,现在又有了芯片。

产能失衡之下,全球芯片缺货潮逐渐从晶圆代工、封测等部分环节蔓延至全产业链,涉及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蔓延到智能家电等多个消费领域。

今年以来,各类芯片售价水涨船高,让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种“硬通货”。

6月16日,在香港特区的屯门发生劫案,一物流公司运输的价值约5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415万元)的芯片被劫。

就在稍早前,位于深圳市的一家电子厂装有21万个芯片的10个箱子失窃,一同丢失的还有电脑主机,该批芯片价值约千万元。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芯片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业内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在屯门被劫的货源是镁光(Micron)的货,原厂在送代理商的途中被劫,但消息并未获得镁光方面证实。镁光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生产企业之一,而在今年,存储芯片价格已多次上调价格。

“航天级别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售价可高达上百万元,价值堪比一套房。”上述人士表示,当下芯片市场缺货涨价严重,部分芯片的涨幅在几倍甚至十几倍,价值高、好转手是不法分子盯上芯片的主要原因。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在本月举行的南京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谈到“缺芯”这一话题时表示:“现在有一个现象,只问交期不问价格,不计成本一定要拿到货。目前半导体产能不足是全面性的,从最先进的节点到某些材料,甚至封装测试的基板也短缺,显示器也短缺。”

不计成本拿货

长期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叠加供应链的短期失衡,导致了此次半导体大范围的产能紧缺。

“中国的部分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正在以最高20倍的价差收购芯片,这是现在真实的环境。”三星电机的一名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一些特殊的微控制单元(MCU)的价格,去年为每个8美元,但目前狂飙至50美元,是去年的6倍以上。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安全)库存已经探底,所以目前采购就算不管价格、持续下单,也无法确保所需数量。“通用MCU从几毛钱涨到几块钱的情况比较多,现在的行情普遍是涨价8到10倍,大家压力都比较大。”

此外,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在一份报告中预计,今年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增长24%。其中,模拟芯片市场在2020年增长8%,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长25%,出货量将提升20%。

由于模拟芯片市场供应紧张,IC Insights预计,今年模拟芯片平均售价将罕见地上涨4%,上一次模拟芯片平均售价上涨是2004年。

方正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除了MCU外,PMIC(电源管理芯片)也是此次芯片缺货潮中受影响最大的类别。该芯片属于模拟芯片,是电子设备的电能供应心脏,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其性能优劣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和设备中,是模拟芯片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

“PMIC的货源很缺,现在市场上都在抢货。在非常规的渠道,价格可以喊到五倍以上。”一名台湾供应链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笔记本电脑的大颗PMIC目前大约是0.8美元一个,这个价格已经是调高过的价格,但如果拿到非正式渠道售卖,即便是卖到2美元也有非常多人抢着要。

“少一颗芯片,产品就没有办法出货。”上述供应链分析师表示,“因为一颗0.8美元的芯片,可以导致3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无法生产,对于厂商来说,缺芯损失太大了。”

方正证券表示,电车放量、5G换机、消费电子爆发、物联网加速带来的新一轮补库存周期,电源管理芯片需求暴增。2018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约为251亿美元,预计2026年这一市场将扩张至约550亿美元。

居龙则认为,今年半导体涨势继续,预计会有15%~20%的增幅,“这个季度和下个季度极有可能达到20%的增幅,下半年会有所放缓。今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应该可以超过5000亿美元,原本我们预测是明年或后年突破50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的火热也与目前的全球贸易形势和政策变化有关。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与波士顿咨询发布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报告,如果每个区域要建立自给自足的本地半导体供应链,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的增量前期投资,还将导致半导体价格总体上涨35%~65%。

半导体开启超级周期

根据SEMI预测,到2022年,半导体行业将实现三年连续增长,迎来超级周期。

市场调研机构Omdia在2021年第一季度发布的报告中称,半导体总收入季度环比上升0.5%,达到1311亿美元。通常情况下,第一季度是淡季,因为需求在之前的假日季节收尾后有所下降。从2003~2020年这段区间看,第一季度的长期平均表现比前一季度下降近5%。

但新冠疫情打乱了市场动态。Omdia表示,在疫情的高峰期,由于难以估计未来的需求而导致芯片短缺,提升了许多半导体组件的平均销售价格(ASP)。其结果是收入增长了0.5%,比历史平均水平-4.7%强得多。

为了解决产能不足问题,半导体龙头纷纷砸重金扩产。SEMI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4年,全球至少将增加38座12英寸晶圆厂。

“2020年下半年以来,缺货涨价成为半导体板块的主旋律。缺货涨价态势下,最直接受益的当数晶圆厂及IDM厂商(芯片的国际整合元件制造商)。同时,面对缺芯困境,国内晶圆厂及IDM正积极扩产,规划产能预估将主要于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陆续开出,对半导体设备板块的推动力不可忽视。”某中型券商电子行业分析师表示。

中信建投表示,半导体板块高景气度将继续维持,全球芯片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相关设备、材料、晶圆供应商等供应链也会受惠。以2020年为起点,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进入订单、业绩整体收获期。

不过,这无法缓解短期内的产能紧缺问题。因为MCU等芯片缺货,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厂也直接受到影响。

一个封测企业厂商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很多封测设备价格大涨,而且还不一定有货。

国内某晶圆厂相关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因为产能紧缺,除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客户,基本都要先付款,就这样一些小客户也很难排上队,即使交了钱也不能保证交货时间。

一家封测企业也表示,由于产能有限,无法接小厂商的单子。如果中国台湾地区的疫情影响加重,有客户转单,也会调整目前的产能,分配给大客户。

2020年,中国进口的半导体总额为近3800亿美元,约占全球规模的70%。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满足了约15%的需求。

“到2023年中期,中国规划将国内消费的半导体产量翻一番,达到其需求的至少30%。”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中国的国内生产规模至少要满足自身30%的需求,以对冲未来供应中断的风险。

StrategyAnalytics指出,随着各国对半导体行业实行补贴和其他激励措施,世界可能进入新的竞争,这是一场看谁能在本土半导体开发上投入最多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通过明智精准的投入,各国才有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 芯片售价 涨价 期限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