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不应过度依赖智能客服,而应使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密切协作,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方面下足“绣花功”

疫情防控期间,电商网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数字文娱等在线经济快速发展,在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消费者的咨询也多了起来。客服是承担沟通任务的重要角色,在智能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商家请机器“上岗”担任智能客服。智能客服在解决类型化、重复率较高的问题上比较有效,但也不是完美无缺:接不通、找不到、程序呆板、步骤繁琐……一些智能客服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

“有问题请找客服”,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优质的客服能大大提升用户黏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相反,如果客服屡屡被给予“差评”,消费者从“粉丝”变成“路人”也不是没可能。这一正一反的经济账,企业自然十分清楚。一些企业使用智能客服确实能够降低人工成本,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自身管理能力又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用“机器”换“人工”,大规模上马智能客服,一旦沟通质量和效率下降,往往会影响企业声誉。

智能客服不“智能”,这既源于技术的不成熟,也在于一些商家的观念认知存在偏差。要知道,商品是标准化的,服务却往往是个性化的。同样的产品售出后,其触达人群的服务需求千差万别,用简单化、一刀切、程式化的机器人客服往往很难解决所有问题,难以应对复杂、多元、变化的消费需求。“我们老年人耳朵不灵,根本听不明白智能客服复杂的语音提示”“电话接通后,听了5分钟音乐才转接到相应服务板块”……消费者的类似反映,就很能说明问题。为此,商家必须牢固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努力实现售后服务的丰富性、多样化,让客服质量迈上新台阶。

让智能客服更“智能”,不能只靠“人工智能”,还需要“人工介入”。人机互助与共存是必然趋势,企业既要不断提高客服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从客户需求出发优化程序设计,提升智能客服系统的应变能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相应比例人工客服,通过人工客服弥补机器客服的不足,保证人工客服转接渠道通畅,保障消费者在申请售后、保修、投诉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总体来说,商家在积极探索使用智能客服解决售后问题的同时,不应过度依赖智能客服,而应使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密切协作,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方面下足“绣花功”。唯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不同消费者实际需要提供良好服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行稳致远。

关键词: 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