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连日暴雨影响,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汛情严峻。记者21日获悉,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利用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一号D卫星以及高分三号卫星,组网对鄱阳湖地区受灾情况进行连续跟踪监测。

相关人员介绍,三颗卫星组网观测,通过光学微波多手段结合,每3天可获取2次汛情数据。自6月17日至今,海洋卫星中心共处理数据图像40多景,并及时制作专题产品发送给应急管理部、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等相关单位。目前,这些遥感图像已被江西省防指作为底图使用,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辅助。此外,海洋卫星中心还为江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开通了文件传输网络,实现数据快速推送,近实时提供卫星监测数据与成果共享服务。

据介绍,海洋一号C/D卫星配置的载荷每天工作时间长,其载荷扫描幅宽大,数据获取频次多,每天都可以覆盖灾害发生区,一次就能全部覆盖整个鄱阳湖。同时,获取的图像质量好,信息层次丰富,作为水色卫星对鄱阳湖流域水面以下的部分特征也能看清。尤其是雨停后的最新图像,反映受灾区域最直观。

海洋卫星中心获得的遥感图像显示,鄱阳湖水体与各江河两岸部分河段连片,赣江、修水、信江、饶河等河流两岸被水淹没,鄱阳县莲湖乡北部、昌洲乡昌江等以及永修县靠湖的多数乡镇被水淹没。

今年6月11日发射的海洋一号D卫星正处于在轨测试阶段。正式交付使用后,海洋一号C/D双星组网,可实现对包括鄱阳湖在内的全国大型湖泊每3天覆盖2次,对海洋、海岸带、土地、水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物候生长周期内变化过程的大尺度、大范围快速监测,为地方政府综合治理提供信息支撑。

自然资源部最近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报告(2019年)》显示,我国自然资源卫星观测体系持续完善,卫星数据获取能力大幅提升。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5米光学业务卫星和高分七号两颗陆地遥感卫星,形成高光谱业务和亚米级立体卫星遥感观测能力,在轨陆地卫星数量增加到10颗,高光谱数据整体获取能力提升50%,立体观测能力实现从1∶50000到1∶10000的跨越。同时,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3颗卫星正式交付投入业务化运行,形成了业务和科研相结合的卫星骨干网。

(记者陈瑜)

关键词: 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