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井盖是城市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它们却状况百出。“城市看海”、井盖“吃人、吃车”事件屡屡发生,使窨井盖成了人们担忧的城市“黑洞”。

公众出行安全如何保障?不久前,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及典型案例,明确盗窃、破坏窨井盖行为可依法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通过法律手段减少窨井伤人事件的发生。

从智慧“上云”到法治“兜底”,窨井盖这一关乎群众脚下安全的城市细节,折射出城市治理哪些问题?关注城市细节,还需做些什么?

智慧井盖助力治理“城市病”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然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也引发了一些经济社会问题。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呈高发态势。其中,小小窨井盖引发的“城市故障”,也牵动着公众的心。

窨井盖相当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守门人”。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因井盖缺失导致伤人、损车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儿童、老人、孕妇“受害者”。“守门人”的擅离职守,严重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2017年—2019年期间,仅媒体报道的窨井“吃人、伤人”事件就有70余件。

本该是生命防线的窨井盖,为何频频“吃人、伤人”?“窨井盖事件,折射出我国传统城市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城市治理理念亟待变革,城市治理法治化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小增说。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路面上出现了智慧井盖,这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现在这一问题在福州极少出现,因为福州的井盖正在全面智能化。”福建三鑫隆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张木成说,目前福州市政工程大概有10万个雨水/污水井盖,其中近6万个井盖安装智能电子标签,类似于身份证。

“其中,市政工程单位还在重点区域、敏感地段安装了800多个智能井盖,不仅能第一时间发现丢失等异常情况,还可以监控地下管网水位,及时发出汛情警报。”张木成说,同时,为了防止丢失,井盖的第二层还安装智能锁将井口锁住,非授权人员无法打开,能有效防止井盖掉落。

目前,我国多省市都在试点推行窨井盖智慧化管理,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安装了智慧井盖。“据媒体报道,在北京亦庄已有3500个智慧井盖,井盖‘身份证’按不同区域、道路记录了井盖的产权单位、负责人等信息,结合城市电子地图,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检测城市井盖的各种状态信息;而在重庆,当地针对交通道路的各类井盖部署了智慧井盖系统,已成为重庆大学城附近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项样板式工程。”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乡建设学院教授蒋柱武介绍说。

“采用智慧井盖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井盖监管难、维护成本高等管理问题,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的异常情况,还可以为城市运行与管理提供第一手的决策信息,大大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城市治理的能力。”王小增说。

需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市井盖保有量高达数亿套,涵盖市政工程、电信、燃气、道路建设等。“智能井盖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智慧化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智能井盖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管理界面’,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提升智能井盖的普及率,在应用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张木成也指出,为防止窨井盖下沉、损坏问题,更主要是加强井盖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井盖虽实现信息化,但还需要建立厂家、施工规范、保修等一套监管、溯源体系。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带来的精准高效,正在为城市治理按下“快进键”。王小增认为,信息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诸如“窨井盖吃人”等城市细节管理问题,但要取得长久的治理效果,仅依靠科技手段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对完善的制度来支撑。

为此,蒋柱武建议,相关部门首先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抓好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施工质量,严把竣工验收程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建立信息数据管理体系,着力于整合信息资源,推动建立数据决策机制;构建先进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探索建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城市管理,建立公共服务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的主体是人民,城市治理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和生活品质应该是城市治理的最高追求。”王小增认为,要树立科学的城市治理理念,应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努力构建由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综合治理模式;同时,城市治理是系统性工程,可借鉴企业精益管理方法,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的人文情怀,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曾宪平)

关键词: 智慧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