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出施工区域、实时监测噪音扬尘、大数据平台集中显示……近年来,中建五局三公司重庆分公司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以信息技术精准把握现场状况,做到安全、高效、精准管理,建立起“看”得见违章、“听”得到噪音、“嗅”得到隐患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让项目管理“耳聪目明”。

实名制进出通道

“人脸识别”助力项目安全管理

“滴,请通过!”在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北延伸段停车场一标的项目现场入口处,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正排队带好安全帽,准备刷脸进入施工区域。

“我们这里是‘实名制员工通道’,进出必须‘刷脸’,必须佩戴好安全帽。”项目技术经理徐洋说到,施工区域出入口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只有面部已录入系统的人才能进出工地,“没有佩戴安全帽或安全帽没戴正、没扣好,闸门是不会打开的。”系统会对没戴安全帽的人员发出警示,同时后台系统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显示其身份信息。

实名制员工通道出入口的闸机上方装有一个电子屏,滚动显示进出场人员的姓名、进出时间、工人人数等信息。这是“智慧工地”的一个缩影,项目现场的大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类实时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对现场进度、质量、安全、绿色施工等信息的一站式管控。

环境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助力项目高效管理

“智慧工地”的一个重点特点就是智慧环境监测。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标项目位于沙坪坝高滩岩片区,周围有密集住宅区与三甲医院,为了减低环境污染,项目充分利用“智慧工地”现代智能信息平台加强预警预报。在九号线项目施工区域入口处有一块显示屏,滚动显示温度、湿度、噪音、风力、风速、风向以及PM2.5等实时数值,一旦超标就会发出警报。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的噪音扬尘监测系统主要是通过专门的监测设备,对施工区域及附近的污染颗粒物浓度、噪声强度、气象参数等数据,进行全天候实时、连续在线监测,系统掌控施工现场的施工运行情况。

项目安全总监周庆介绍说:“我们的‘智慧工地’通过与现场的扬尘、噪音等监控设备连接,与喷淋设施实施联动,监测PM2.5的实时数据,一旦发现超标,便开启自动喷淋,实现监控与治理‘两手抓’。”

苦竹溪“智慧河谷”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助力项目精准管理

在南岸区苦竹溪(长生河)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智慧河谷”信息化数据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长生河的各项数据,河流概况、河长制管理、网络化运维、视频监测等数据清晰明了的显示在屏幕上。

“在长生河治理之初,我们就明确表示要把长生河打造成一条智能化管理的河流。”项目经理蒋军介绍到。

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将监测水质的小型设备放到河流中的不同位置,系统中水系图上清楚显示标注着各个站点的位置。如果某监测点附近的水质发生变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锁定位置,及时做出处置。这意味着,长生河可全面实现对水环境、污染源、生态状况等河道环境要素的自动感知,让工作人员更加准确的把握长生河治理情况。

智慧工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工程将人、机、物等各个核心系统结合起来,提升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据重庆分公司技术部统计,目前重庆分公司累积创建了24个智慧工地,其中12个获评2019年“智慧工地”优秀示范项目,重庆分公司通过建筑施工“黑科技”,打造安全、绿色、文明的“智慧工地”,助力项目高质量管理。(一鸣)

关键词: 智慧工地 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