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投资已连续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至11月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451家,同比增长10.2%;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都呈两位数增长……”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几天之后,在十一届上海市委八次全会上,上海经济亮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与这“高质量”的成绩单相应的,是上海最近两年来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追求。
把“特斯拉模式”常态化
“很惊喜特斯拉在上海取得的进步,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好的案例。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这样快速的发展,中国就是未来。”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今年8月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显得异常兴奋。
这时距离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在临港建设超级工厂只过去了1年。在这一年中,工厂已经建设完毕并通过验收,到今年年底便可实现整车生产。
在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背后,是上海持续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对企业服务的不断创新。在临港新片区,“特斯拉模式”并非特例,而成了一项服务标杆,并且正在常态化,来投资兴业的各个企业都能享受到“特斯拉”式的福利。
今年8月,新奥能源的微型燃气轮机研制基地项目从土地竞拍成功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仅用了5天时间,而这在以往通常需要半年。临港新片区管理服务中心表示,未来凡是临港新片区的社会投资类产业项目,都可以像新奥能源一样,实现从拿地到四证拿齐仅需3到5天时间。行政审批服务功能的高度集成,给投资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企业可以尽早投产,尽早盈利。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改革之初那句“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带来的奔腾活力。
营商环境排名上升的背后
一个小小的“施工许可证”,折射出上海营商环境的巨大改善。
在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虽然中国的排名从2017年的78位升至46位,但办理施工许可证这个单项指标却排在121位,办成需要天数平均为169.5天。在一年之后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第46位跃升至第31位,施工许可证单项则直线上升了88位,跃居33位。不仅如此,在开办企业(第27位)、财产登记(第28位)、执行合同(第5位)、中小投资和保护(第28位)等指标上,均有不俗表现。鉴于上海在该报告的中国部分中占据了55%的权重,上海的贡献显而易见。一年中,上海发生了什么?
就在2019年大年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推出了2019年世行营商环境指标对标改革专项行动计划2.0版。
譬如,在开办企业方面,将环节由4个减少到3个,办理时间由9天减少到3至5天;办理施工许可方面,将环节由19个减少到14个,办理时间由169.5天减少到97天。提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效能,2019年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审批时限平均减少一半、提交材料平均减少一半。人们注意到,在这些行动计划中,办理事项中的“工作日”改成了“自然日”,两字之差,让人们感到了上海“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改善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滚石上山,一松就退!”作为推动营商环境改善的带头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始终认为营商环境的提升仍有空间,要不断进行创新。让“一网通办”更个性化,企业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对企业要有“店小二”式的服务意识,“眼睛亮、反应快、手脚勤”。如今在上海,大小企业申请审批事项,正在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市区两级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90%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汇聚世界“最强大脑”的力量
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利用“世界会客厅”的优势,把“世界最强大脑”请进来,把国际最先进的理念引进来。“做成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引力场’”。
从2018年起,上海开始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图灵奖等国际科学大奖获得者,以及各国优秀青年科学家、我国青少年科学爱好者代表跨界交流,激发灵感,开辟了科学家未来合作的无限空间。
今年论坛宣布,首个世界顶尖科学家WLA科学社区将于明年下半年在临港新片区启动建设。WLA科学社区有两大目标:一是要致力于全球顶尖科学事业发展;二是要服务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四大重点产业,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前者关注基础科学的攻坚,后者则对优先产业进行精准投射、力促科研项目的落地转化。
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要赢得城市发展的主动,不可能简单依靠优惠政策的比拼,更不可能靠低要素成本来竞争。上海市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为了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通过营商环境的“进”,带动实现经济运行的“稳”,持续吸引一流人才、高端项目、优秀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
关键词: 上海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