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11”到“双12”,由网络促销时段形成的消费节点,以节节攀高的网购成交额,持续印证着我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同时刷新着快递的业务量。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11月11日至16日,“双11”期间共处理邮(快)件23.1亿件,同比增长22.7%,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达632亿件。然而,当网购产业沉浸在消费盛宴时,需要注意的是,与之一起“买单”的还有环境。
近年来,每一个消费节点过后,便是快递包装垃圾的爆发性增加,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数据显示,全国快递业务量在2017年还只有400.6亿件时,快递垃圾就已达800万吨。随着近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增长,快递垃圾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实生活中,写字楼、社区的垃圾箱装满快递包装,甚至周围也堆满快递垃圾,许多人看到这一场景,无不感叹资源浪费。可以说,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已是摆在电商、快递业面前最紧迫的命题之一。
毋庸讳言,让快递包装“绿”起来,摆在眼前的挑战颇为艰巨。比如,商家之所以对商品“五花大绑”,是因为担心快递企业暴力分拣导致商品受损。如果快递行业不能规范有序,商家很难对过度包装说不。又如,使用可循环包装箱、即时回收的送货方式,会增加打包员的时间,影响配送员的效率。在计件薪酬模式下,打包员、配送员缺乏“绿色”动力。再如,推行快递绿色化,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不少快递企业难以自愿自觉推动,等等。治理快递垃圾,关键还在于破解多元主体的利益方程。
令人欣慰的是,打破利益藩篱、系统构建绿色快递,共识已然形成,行动正在推进。从电子商务法到快递暂行条例,从快递封装用品等7个标准到《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家邮政局积极参与健全行业生态环保法规标准体系;菜鸟联合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共同发起“全国纸箱回收日”,相关物流企业面对绿色责任,选择共同行动;在社区的回收网点,市民带着大大小小的快递箱排起了长队,实践着“家门口的绿色公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错放的可再生资源。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主体的共同参与,正在让快递包装走进物尽其用的循环。
消费节点应运而生,见证着网购产业链的壮大,也启发着全民思考如何践行绿色消费观。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节点也应成为环保节点,绿色发展就在人们身边。当我们习惯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我们减少铺张浪费,绿色消费就成了一种潮流;当我们追求简约的生活,新的消费习惯就会蔚然成风……主动拥抱绿色生活方式,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就不会遥远。
关键词: 消费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