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在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过程中,鼓励各市立足区位条件优势,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区域协作共赢。“飞出方”要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飞入方”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日前,辽宁丹东宽甸县大川头镇的“飞地经济”项目落户县青椅山工业园区。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特种钢球年产量3万吨,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2020年启动,产量预计提升至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7000万元。如今,像大川头镇这样的“飞地”项目在辽宁已是遍地开花。短短一年多时间,辽宁14个市共签约“飞地”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额近1900亿元。

“飞地”破解县域发展难题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制约辽宁发展的短板。“飞地经济”被辽宁看作破解县域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并大力推广。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促使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紧密合作的发展方式。

辽宁省围绕破解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在北票、喀左等县区规划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同时实施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2018年9月份,辽宁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召开“飞地经济”现场会,发出了全省发展“飞地经济”动员令。今年年初,辽宁省政府将发展“飞地经济”列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兴乡强县的重要抓手,组织全省各地合力推进。9月25日,又在葫芦岛市召开第二次“飞地经济”现场会,总结工作,分析问题,推广经验。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说,要把“飞地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作共赢发展的重要载体。

辽宁省于2018年底出台了《辽宁省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方面提出13项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了合作与分享机制、考评奖励办法。

为调动各方积极性,辽宁省还建立了分享机制,“飞地”项目形成的税收等利益,原则上按5:5比例,由项目“飞出地”与“飞入地”分享;对于跨省合作的重大项目,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从今年起,辽宁设立“飞地经济”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资金3亿元。各市也都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

新政策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有效促进了各地区和各级政府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受到基层县乡和投资企业的认可。尤其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乡镇的积极性,推动“飞地经济”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朝阳市委书记蹇彪告诉记者,“飞地经济”将产业优势集聚,让企业在乡镇能有效落地,改变乡镇财政靠县供养的现状,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为县域发展提供重要经济支撑。通过发展“飞地经济”,朝阳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产业园区,经济总量得以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据朝阳市统计,今年以来朝阳市176个乡镇、街道共有300余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飞地园区”,总投资额312亿元。“据初步测算,这些项目投产后,可为这些乡镇、街道每年增加税收收入22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

辽宁省各市积极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设立“飞地经济”园区,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省政府确立了第一批72个省级“飞地经济”园区,纳入省级政策支持和考评范围。从今年起,省本级基本建设投资辽西北专项每年安排不少于50%资金用于辽西北各市“飞地经济”园区“七通一平”、园区所属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辽宁各地立足区位条件优势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探索“飞地经济”。

葫芦岛市为帮助建昌县尽快摘掉“贫困县”帽子,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专门拿出1500亩工业用地,建立“建昌脱贫攻坚飞地产业园”。目前,已有7个项目落户产业园,总投资7.42亿元。

铁岭市抓住对口合作机遇,主动与江苏省淮安市对接洽谈,建设“淮安—铁岭”工业园,承接南方产业梯度转移。园区采用江苏省的先进运营管理机制,由铁岭、淮安两地共同招商、分享税收,为全市的“飞地经济”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

目前,丹东市已完成“飞地经济”设计及规划、利益分配、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明确从今年起,县域全部建立“飞地园区”,80%的乡镇年内有“飞地项目”落地。同时,以更开阔的视野探索发展省际“飞地经济”,依托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优势,深度挖掘腹地资源,主动承接京津冀、苏浙沪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随着“飞地经济”兴起,扶贫产业资金有了新渠道,为脱贫攻坚战引来了活水,确保了贫困户的稳定收益。

2019年,丹东凤城市通远堡镇、大兴镇与隶属于辽宁辽丰禽业有限公司的凤城市锦江山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飞地扶贫项目”,除了吸纳企业所在地通远堡镇扶贫产业资金外,还吸纳了来自凤城东部山区大兴镇的扶贫产业资金。两个乡镇投入资金50万元,带动贫困户887人,年收益不低于10%。

“高富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飞地经济”,在“飞进”“飞出”间激活了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丹东市县两级发改部门优化顶层设计,明确了“飞地园区”“高富美”的发展定位:要“向高的层次飞”,即“飞出方”要多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要“向富的目标飞”,就是说“飞入方”要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杜绝“皮包公司”“跑马圈地”等乱象;要“向美的方向飞”,坚持绿色招商,严格环境准入,大力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打造美丽园区、品质园区。

丹东市各乡镇(街道)、县(市)区引入的项目与“飞入地”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资源条件相结合,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培育项目,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确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加快清理盘活“三闲一烂”,即加快清理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和烂尾楼,以此拓展项目落地新空间,使之成为“飞地项目”的重要载体。在辽宁兴城经济开发区,通过对僵尸企业依法解除协议,园区已收回、盘活闲置土地860亩,落户了奇力生物肽等6个项目。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对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辽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位列其中。

关键词: 飞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