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座位都打造成了“格子间”,小小的空间配置了插座、台灯、临时储物柜,功能齐备……近年来,一种收费的“共享”自习室在国内出现,仅在深圳就有十多家,这种置身于写字楼的付费自习室,按小时收费,一小时在5到10元,成为不少需要参加职业考试的白领或专心考研的学生的新选择。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付费自习室走红背后,一方面是随着办公多元化和“自我充电”的兴起,大家对共享空间有很大需求,付费自习室号准了市场的脉,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城市公共资源不足的难题,高校和社区图书馆等未来是否可以加大开放力度,探索新的开放机制?
用户买的是“学习氛围”?
10月19日,记者探访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一家付费自习室——“有间自修室”。
自习室实用面积大约在80平方米,设有日式门帘座、联排独立座、复古长桌座三种类型,约50个座位。由于记者探访是周六下午,座位差不多坐满了。据创始人苏家辉介绍,自习室于今年9月1日开业,开业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
实际上,像“有间自修室”这种付费模式的自习室,近两年在深圳涌现出了十多家。谈起开付费自习室的初衷,深圳首家付费自习室“时时早自习室”创始人刘焕凯向记者表示,因为看到图书馆经常爆满,许多人在麦当劳、星巴克学习,就想着打造一间自习室,为学习的人打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苏家辉表示,首先,深圳的市级、区级的图书馆比较少,加上营业时间限制,导致供需有差;其次,图书馆借阅供给和自习的需求也不匹配,图书馆主要提供书籍的借阅,而大部分自习的人则会自备电脑和资料,很少用到图书馆的书籍资源,因此,付费自习室既能弥补部分公共资源的不足,又能带来比较好的体验。
“深圳图书馆基本上是很难找到座位的,每天都要排队。”“主要是安静,有一种氛围,咖啡馆太吵,在家又自习不下去。”“我们学校周末都不能进去,我只能来自习室学习。”“买的就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用户,他们对付费自习室的看法也与苏家辉、刘焕凯颇为相似。
在苏家辉看来,付费自习室是“刚需”。他举例说,职业型考试、资格类考试或者说国考,每年的绝对数量的增长率都很高,尤其在深圳,无论是就业压力还是就业之后的竞争压力都是比较大的,更多人希望在工作之余或假期时间来“充电”提高自己。
盈利模式大同小异
从商业层面来看,付费自习室的盈利模式仍略显简单,市场上的付费自习室都大同小异,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据苏家辉介绍,“有间自修室”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座位按时、月卡、季卡销售,以及零散的饮料等配套服务的销售,平时工作日的上座率在30%到40%左右,周末及节假日基本上是满座的。
开业较早的“时时早自习室”工作日上座率为50%至60%左右,如今在深圳已有两家店,刘焕凯也承认盈利模式与“有间自修室”相似。
“今年以来,付费自习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么疯狂,就觉得大家都很急。”刘焕凯对记者说。如今,“时时早”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更大的新店,试图提供更多的功能,但是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
“目前付费自习室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家都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模式上大同小异。”刘焕凯对此毫不讳言。刘焕凯还称,所以要有不同的竞争对手出现,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探讨出一个可行的盈利模式。
据记者观察,付费自习室目前仍是一个比较新的业态,又有许多特惠活动,很多人都是尝试性消费,在记者探访期间,就有不少用户因“好奇”过来参观了解,对于新来的用户,一些自习室还会发放一些优惠体验券,从这一点来看,或许要等到优惠期结束后才能看到真正的利润。
“早期的话,更多的是新鲜感驱动,有一部分人会选择价格更低的,长期来看,竞争还是有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服务、价格、地理位置等方面。”苏家辉说。
可探索新的开放机制
记者了解到,从深圳的付费自习室布局来看,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布局在商住小区,有保安、门禁等,进出虽不方便,但是租金较为便宜;另一类布局在写字楼,虽然环境不错,但是使用面积较低,所以整体成本相对比较高。
苏家辉告诉记者,自习室是非常本地化的一个服务,选址首要条件是在城市的中心区,尤其是生活区,主要是为了方便一些成人、白领上班和生活的需求,很少有用户愿意去花费一个小时以上的路程,一般按照地铁路线来布局,辐射范围在2至3个地铁站。
有零售行业人士曾提出畅想,付费自习室或可作为一种新业态进入到购物中心,原因有三:一是自习室和购物中心的目标客群是一致的;二是购物中心提供了自习室等需要的休闲餐饮等配套;三是自习室能丰富购物中心的业态。
“我们有考虑过。”苏家辉说。但他指出,这其中存在不少障碍或压力,一来购物中心的招商门槛比较高,每个月的固定开支大,二来购物中心的人流量比较大,对于需要一种安静自习环境的人而言,未必是最佳的场景。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特聘专家、北大零售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丁昀则向记者直言,不看好付费自习室进入购物中心,原因是“业态频次比较低”。
现阶段而言,付费自习室是否值得当成“风口”运作,得透过虚火才能作出研判。但有教育学者提出,付费自习室走红也在无形中提醒,从完善社会服务的角度看,满足求学者的自习需求,当前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大公共资源的开放力度。
早在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其中便有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目前来看,开放效果不甚理想,原因不外乎管理成本和安全隐患。
但如何开放或许又是一个新的难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可以探索新的开放机制,如通过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整合社区内的学校、公共场馆资源,招募志愿者,以会员制方式(仅收取成本费用),向社会开放这些资源,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力能所及的硬件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