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三支G系列镜头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 和 FE 24mm F2.8 G 自发布后就备受关注。挂着G标的这三支镜头,从焦段的配置上构成了照片和视频拍摄的理想组合,50mm适合人像拍摄,40mm适合街拍,24mm适合风光摄和Vlog拍摄,用户可以通过三支镜头组合完成不同题材的拍摄。

关于这三支镜头的画质的测试,官方的MTF曲线图和专业媒体的评测都给出了比较直观的展示。此次,我们使用索尼A7C搭载这三支镜头进行多场景拍摄体验。带给大家一些直观的感受。

镜头设计的巧思

外观方面,采用紧凑型设计的三支G镜头差别并不大。在镜身尺寸(直径68mm×45mm)和滤镜口径都(49mm)方面都保持一致,可以使用相同的镜头盖和滤镜。虽然镜身采用全金属材质,但单支镜头的重量依旧控制在200克以内。这样的设计,在搭配稳定器使用时,互换镜头后也不需要重新调,省去了诸多麻烦。镜身上设计了线对焦环、实体光圈环、CLICK无级调整拨杆,还有AF/MF切换按键,以及一个对焦锁定按键。

虽然这三支镜头采用轻量化设计,但在操控感受方面与索尼的G大师镜头如出一辙,线对焦环和光圈环在调节时定位精准快速,阻尼感适中。光圈的无级调整在拍摄视频时能够带来更加顺滑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三支镜头搭配A7C这样的紧凑机身使用时,一方面镜头和机身的比例适当,不再显得突兀,在整体造型上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审美;另一方面,安装镜头后的重量达到了“刚刚好”的状态,无论是拍摄照片还是视频都较为轻松,外出拍摄时即便同时携带三支镜头,也不会增加负担。

意料之中的对焦

既然挂着索尼G的标志,那自然在对焦能上也不会拉胯。索尼这三支镜头设计紧凑,不过凭借双线马达的出色表现,对焦过程快速干脆。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眼部对焦都能够准确识别,对焦时的画面过渡也十分顺滑安静。

在拍摄视频素材时,将A7C的AF跟踪灵敏度设为第三档(标准),画面在移动过程中,对焦速度快,焦点过渡自然安静。人眼识别和动物眼识别准确且迅速。在拍摄一些场景的素材镜头时,这样的对焦效果有效减轻了手动追焦的频率。

画质的主观评价

刚接触单反相机的时候,就被灌输了“定焦无狗头”的印象,所以总是对定焦镜头有莫名的好感,再加上对大光圈的偏爱,手边诸如35mm和50mm的镜头也在不断替换。此次,索尼在这三支G镜头中采用了全新的镜组设计,多片ED低色散镜片和非球面镜的组合对画质提升有很大帮助。通过以下的一些实拍样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支镜头在虚化、锐度、畸变、色散等几个方面的表现。

从样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采用F2.5的40mm和50mm的两支镜头在虚化表现方面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如果拍摄题材以人像为主,50mm的焦外要略好于40mm镜头。焦外的虚化较为柔和,光斑边缘也有明显的层次过渡,算是比较讨喜的表现效果,而拍摄主体的锐度也能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有不错的表现。

重点提一下24mm F2.8这支镜头,该款镜头采用1片ED镜片、3非球面镜片。借助A7C的机内畸变矫正,24mm端的边缘没有特别夸张的桶型畸变,画面整体表现比较协调。在三支镜头中,24mm的最自动对焦距离为0.24m(手动0.18m),可以用它拍摄一些小物件的特写,焦外的虚化恰到好处,画面较为开阔,没有50mm那么拥挤,整体表现更舒服。

整体来看,这三支镜头的能符合产品的定位及这个价位段的表现,搭配A7C这样的相机使用,可以让使用者更专注于拍摄的乐趣和内容的呈现,而并非追求极致的成像质量。

更好拍的视频体验

索尼A7C在视频拍摄方面做了诸多的优化,搭配这三支镜头使用时,轻便和综合能达到了一个乎完美的统一。手持拍摄或使用稳定器拍摄时,都减轻了手臂的压力。线手动对焦环和无级光圈的搭配,也让拍摄过程更加顺畅,成像过渡更加自然。使用24mm和40mm两支镜头搭配拍摄素材,可以互相补偿,场景画面更加丰富。

总结:非专业的正确选择

每到全家出门旅游的时候,总是会纠结选择什么器材,担心错过什么,呼呼啦啦带了一大堆,结果自然是没用上几样,大多数情况为了图省事,都用手机拍摄了。索尼此次推出的三支“饼干头”,基本涵盖了日常拍摄时的各类场景,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优化体积,与A7C搭配使用时,更适合扫街、旅游及视频拍摄。对于目前各类台的视屏创作者而言,这样的一机三镜的组合,它不香吗

关键词: 索尼定焦 三镜体验 意料之中 对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