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购买Mac的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或许是工作、或许是娱乐、或许是享受键盘上每一个字母按下后干净利落的回弹,或许是沉浸在用灵感肆意掌控音符和线条的自由国度里,例如我,当Mac标志性的开机音响起的时候,我知道,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尽管Mac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人,运行着不同的命令,接收不同的情绪,但使用Mac的人都无一例外的收获到了他们当初购买Mac时的那份满足:体会精致,享受效率,感受乐趣。将工作压缩进一台小小的Mac里,怎么想,都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而在如今Mac庞大的家族里,MacBook Pro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就像是溪流与大海的交融点,合上的MacBook Pro吸纳了Air的便携轻薄,打开的MacBook Pro又承接了高端Mac的性能,这无疑填充了大多数用户在选择移动PC时,所面临的体积与性能的纠结,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位用户在选择Mac时,总是会下意识的先看看MacBook Pro。
对于苹果来说,MacBook Pro的用户数量以及受众更广的产品定位,令它需要时刻维持这个系列的新鲜感与生命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MacBook Pro不仅成为了Mac系列中更新频率最高的版本,同时也是最早能够接触到新技术,新改动的系列。MagSafe、Touch Bar 、M1芯片……,苹果在MacBook Pro系列上进行过许多的尝试,但在我看来,此前的每一次的尝试至多只称得上“小修小改”,对于MacBook Pro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产品线来说,它,需要一场阔别已久的revolution,如今,我们终于等到了。当真正开始使用2021款的MacBook Pro时,我明白这不仅是苹果对MacBook Pro系列发起的由内而外的改动,也是苹果对整个PC芯片行业发起的新一场革命,当种种改变被重新压缩到MacBook Pro小小的机身中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台笔记本,亦是一场挑战。
从外观开始这就是一台全新的MacBook Pro
圆润的R脚,紧凑的键盘,键盘两侧对称的音响,Unibody一体成型的金属机身还有超大面积的触摸板,当这些元素摆放在你面前时,我相信,第一时间,你一定会拼凑出一台MacBook Pro,哦对了,还有A面标志性的AppleLogo,它曾经需要发光才能不让自己黯淡,如今只要有光它就能无比耀眼。从2006年诞生至今,这些元素不仅一点点刻在MacBook Pro的产品基因中,也一步步融进了每一束见证MacBook Pro演变的视线里。但是到了今年的MacBook Pro身上,苹果似乎打算重写这一系列的外观设计。许多人在面对今年MacBook Pro的造型时有些错愕,有人说这是设计的退步,有人说这是硬件的妥协,有人说苹果也玩儿起了情怀搞起了潮流复古,还有人说,MacBook Pro就是要从外观起给人以颠覆。但是事实真相,只有真正使用过它的人才能了解。
今年的MacBook Pro并没有延续以往“圆润”的机身线条风格,反而大面积的引用了“平直边缘”的设计,而这种设计元素此前都被应用在哪些苹果产品上呢?iPad mini6、iPhone13系列、24寸的iMac、以及iPadPro上,这就很值得玩味了,因为即使苹果秉承着“所有产品面向所有人”的理念,但它还是希望能够对这些产品予以区分,以此来更好的服务用户。直接将“入门进阶高端”的标签打在产品页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在不同的产品中引入相同的设计元素,便成为了苹果希望传达给用户“产品定位区别”的重要信息,现如今,“平直边缘”成为了苹果安插在“中高阶产品”上的信标。
回顾这类苹果产品的特点,它们相较于“入门款”更加高阶,但又不及“专业款”那么具有使用需求上的针对性,定价方面亦是如此,它们是旗舰,它们也是消费者们最普遍的需求和选择,苹果是一家喜欢用“统一”去收尾产品体验的公司,软件生态早已成熟,硬件生态也已颇具规模,接下来,苹果可能希望构建出一条“视觉生态”,通过设计元素这种潜移默化的暗示,让用户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寻找,以此来培养一种视觉上的习惯,看到“平直边缘”就能够知道这款产品的定位,我相信新款MacBook Pro在外观方面的改动,一定有这其中的原因。
那么除了“统一设计风格”的需求,还有什么理由能够促使今年MacBook Pro在造型上“致敬经典”呢?我想答案应该会是“屏幕”,或者准确点来说,应该是“全面屏”,没错,这一次,我们终于要和MacBook Pro上经典的“大黑边”say goodbye了。以往提到MacBook,“高精尖”从来都与“屏幕”无缘,“大黑边”也成为了MacBook系列用户的唯一“软肋”,“全面屏”似乎已经成为MacBook产品线中最急于被满足的需求,既然要来一场属于MacBook Pro的“革命”,那屏幕,自然是首当其冲。
今年的MacBook Pro充分利用了此前“黑边”的剩余地带,在不改变整机尺寸的前提下提高了屏占比,首先将09年至今一直沿用的13寸屏幕拓展为了14.2寸,同时16寸的MacBook Pro也一并迎来了升级,进一步缩短的四周边框,让大小两个尺寸的MacBook Pro在保证整机尺寸与上代相比几乎不变的前提下,塞下了更大的屏幕,甚至为了更高的屏占比,苹果还将B面标志性的“MacBook Pro”Logo移到了D面(也就是机身底部)上,真正让今年的MacBook Pro做到了“翻开一眼,全是屏”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苹果在设计上的智慧。
而纵观现如今使用了“全面屏”设计的笔记本产品,几乎都采用了较为方正硬朗的设计,这或许是工艺上的限制,令MacBook Pro也不能成为“例外”,加之这种设计在MacBook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所以这很大可能,是今年MacBook Pro在选择了“全面屏”的同时,也选择了在造型上致敬经典的理由。对于一向以用户体验为重心的苹果来说,这是最稳妥,最能“得两全”的结果。
Mini-LED
然而“革命”,又怎么可能仅限于此呢?苹果不仅为今年的MacBook Pro带来了“全面屏”,还为这块“全面屏”引入了行业最为先进的Mini-LED与ProMotion120Hz动态刷新率,这块MacBook产品线上前所未有的Liquid视网膜XDR显示屏,直接让MacBook Pro的屏幕从“落后”跨过“主流”迈入“领先”。
和iPad Pro 2021上所使用的Mini-LED一致,它的背光与传统的侧入式背光以及直下式背光相比的优势在于,Mini-LED的背光LED灯泡更小,可以实现比此前更精细更接近像素化的动态背光效果,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屏幕亮度和对比度,同时还能控制好暗部区域的显示以及所谓的漏光现象,搭载了Liquid视网膜XDR显示屏的新款MacBook Pro一下子就和老款的MacBook Pro在屏幕素质方面提升了好几个量级,这一代的MacBook Pro全系,对比度达到了惊人的1000000:1,日常亮度可以维持在1000尼特,峰值亮度可以达到1600尼特,这分别是去年MacBook Pro的两倍和三倍多,实际的观感上,采用了Mini-LED的MacBook Pro,屏幕看上去色彩更加饱满,画质更加通透。
ProMotion120Hz动态刷新率的加入则进一步强化了今年MacBook Pro的屏幕体验,高刷屏对于手机来说如今已经成为标配,但是对于笔记本来说依然还是“可能会成为趋势”的存在,苹果为这代MacBook Pro引入ProMotion120Hz动态刷新率的原因,多半还是出于想要继续维持统一生态下跨设备的统一体验。首先,iPad Pro、iPhone13 Pro这两样设备已经支持了ProMotion120Hz动态刷新率技术,而最新的macOSMonterey中,新增了Universal Control功能。这一功能支持用户在两台或以上的iPad以及Mac之间通过一套鼠标键盘去实现操作。用户只需要把另一台设备放在Mac旁边,就可以使用Mac的光标或键盘对它进行操作,并可以直接进行文件的拖拽。设备之间可以自动识别方向从而实现类似拓展桌面的效果。所以当新款的MacBook Pro和iPad Pro在进行Universal Control功能时,由于两者都采用了相同的ProMotion120Hz动态刷新率技术,所以它们在跨设备使用时,体验上的误差要比60-120Hz之间的转换小很多。
其次,高刷新率搭配Mini-LED,可以为视频和图像处理从业者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但是对于一般用户来说,ProMotion120Hz动态刷新率技术带来的是肉眼可见的流畅提升,鼠标指针划过桌面的每一帧动画都令我感到兴奋,内心的OS是:“这钱花的太值了!”对于那些老MacBook Pro的用户们来说,ProMotion120Hz动态刷新率无疑是最致命的诱惑,相信他们体验过后,内心的OS也将只剩下两个字“买它!”当然如果你觉得120Hz刷新还不太能适应,那么苹果还加入了47.95Hz、48.00Hz、50.00Hz、59.94Hz、60.00Hz共5个档位的固定刷新率,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同时13寸MacBook Pro的分辨率为3024x1964(254ppi),16寸的MacBook Pro分辨率为3456 x 2234(254ppi),在不同分辨率下做到了相同的ppi,苹果,还是有它的执念的。
只是,每每提到苹果的“全面屏”,往往也就意味着还会有一个“伴生因素”将如期而至,嗅到那股熟悉的味道了吗?没错,MacBook Pro的革命在革新屏幕的同时,也将“刘海”革到了屏幕上,当初这个刘海在发布会上一经亮相,可谓是引来了各方的哀嚎、震惊与不解,这也是本次新款MacBook Pro上最大的“争议点”没有之一。诚然,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刘海时,也是脱口而出了一句“OhNO!”对前置镜头从720P升级到1080P,体积要增大这么多感到费解,底这么大的?不能吧。但是转念一想,按照苹果的习惯,这应该是在为后面MacBook Pro加入Face ID预留的空间,毕竟苹果在规划产品时,往往都会选择提前铺设而非突然转变,为的就是保持设计上的传承,不过还真是头一次在笔记本上看到刘海屏,我还是要适应适应。
说完了屏幕我们继续将视线下移,来到MacBook Pro的C面,如果说屏幕代表着苹果对这代MacBook Pro的展望,那么键盘则代表着这代MacBook Pro的一种理性的回归。当一种设计迟迟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苹果的选择可能就是“回档”,说的就是你——“Touch Bar”。2016年,Touch Bar正式出现在MacBook Pro的身上,它是苹果对于笔记本电脑键盘布局的一种全新尝试,截止到2020年最新的MacBook Pro为止,在Touch Bar服役的这5年里,MacBook Pro的用户对于它是否好用的争论从未停息。对于我来说,Touch Bar够酷、够新潮,所以我对它一直持推崇的态度,拉片、调音量等都非常方便,但是使用场景、稳定性、维修成本的增加等问题也确确实实都是伴随着Touch Bar一起到来的,苹果一定希望这次极具革命性的MacBook Pro能够平稳落地,所以2021款的MacBook Pro选择取消了Touch Bar,回归全物理按键键盘,毕竟苹果希望每一位用户在使用每一项体验和产品时都能获得“安稳”的体验,而非每天要承受“争论”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压力。
依旧是熟悉的剪刀脚键盘,但是新款MacBook Pro的按键设计似乎进行了调整,和20款的MacBook Pro相比它的手感更加清脆,回弹的也更加干净利落,不似之前剪刀脚键盘那般绵软,甚至还能够听到清脆的“哒哒声”。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在此缅怀一下挚爱的Touch Bar,没了你,我连装X时,都少了几分乐趣。
和物理按键一同回归的,还有广大MacBook Pro用户呼声已久的HDMI端口、SDXC卡插槽和MagSafe充电器。先说前两者,虽然笔电的发展终究要朝着高度集成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单一接口能够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但是“整合到”只剩下两个雷电口和一个3.5mm耳机口,其中一个还要充电用,仅有一个雷电口随时可用的状态,属实是让人觉得羞涩了。买MacBook Pro还要额外搭配各种拓展坞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此次新款MacBook Pro上,共计搭载了七个接口。包括经典的SDXC卡插槽、HDMI端口、3.5mm耳机口、MagSafe 3磁吸式充电口以及三个雷雳 4 (USB-C) 端口,这些雷雳 4端口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Gb/s,并且都可以支持充电和DisplayPort。
MagSafe3
再来说说MagSafe,这是MacBook Pro的始祖基因之一,磁吸赋予了MagSafe一种“半自动化”操作的魅力,无需再费劲巴拉的找插口,只需要放在大概的位置上,MagSafe就能够“吧嗒”一下,自动吸附在充电口上,尤其是在单手操作和盲操时,MagSafe所能带来的体验上的提升是无与伦比的。作为“iPhone带货成功翻红的案例”,沉寂了一段时间的MagSafe终于有理由,成功的回归到新款的MacBook Pro系列上,并且苹果这一次为它起名“MagSafe 3”。MagSafe 3令新款的MacBook Pro支持快速充电:14寸的入门款标配67W USB-C 电源适配器;14寸的高阶款标配96W USB-C电源适配器;16寸的统一标配140W USB-C 电源适配器,仅需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能为你的MacBook Pro冲入50%的电量。 套用同事的话说,这比iPhone13 ProMax的充电都快,合理吗?!(狗头保命)
毫无疑问,从外观开始,今年的MacBook Pro就是一台全新的MacBook Pro。被经典造型包裹下的前沿科技,打量新款MacBook Pro造型的过程就像是在逛古着店。有人质疑今年的MacBook Pro厚了,但是根据官网的数据,今年的MacBook Pro相较于去年发布的M1 MacBook Pro在厚度上甚至还减少了0.01厘米,这个差距肉眼几乎观察不到。也有人质疑今年的MacBook Pro重了,不可否认,这是事实。14寸的MacBook Pro相较于去年的13寸MacBook Pro重了200g,也就是一部iPhone 13 Pro的重量,但是重的这200g,换来的是大家呼声已久的SD卡槽,MagSafe充电线、高保真六扬声器系统、重新设计的剪刀脚键盘以及性能更强劲的M1 Pro&M1 Max芯片,这种体验的升级,足以让你忘记重量的增加,况且200g,感知真的不强。等等,有人提到M1 Pro&M1 Max芯片了吗?那好吧,真正的好戏,现在才要拉开序幕。
M1 Pro&M1 Max刷新行业的上限挑战使用者的上限
2006年苹果发布了第一台命名为MacBook Pro的笔记本电脑。虽然这并不是苹果的第一台笔记本,但却是第一台使用了Intel处理器的Mac笔记本电脑,而到了2020年,苹果在WWDC上宣布将推出基于Arm构架的自研芯片,并在11月11日的发布会上推出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Pro、MacBook Air和Mac mini。M1芯片的诞生,打破了原本被英特尔和AMD垄断的PC芯片的格局,搭载了M1芯片的Mac系列产品自2020年11月11日发布,到2021年1月仅仅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0.8%,性能更是一跃跻身顶尖处理器的行业,人们都在期待着由M1芯片所开启的“苹果下一个十年”,然而事实是,仅仅在“下一个十年”的开头,苹果就对芯片行业投下了两枚“重磅炸弹”——M1 Pro和M1 Max。堪称颠覆性的设计思路令人感叹:“苹果的创新力一直都在,从未衰退。”
作为本次MacBook Pro升级的核心,M1 Pro和M1 Max依旧为5nm制程工艺,它们的CPU核心数量最高从去年M1芯片的8核心增加至10核心,这10核心中,8个为高性能核心,2个为能效核心;GPU方面,M1 Pro将为我们提供16核的图形处理器;而M1 Max更加高阶,将为我们提供32核的图形处理器。M1 Pro的晶体管数量为337亿个;M1 Max的晶体管数量为570亿个,令人叹为观止。
M1 Pro和M1 Max所采用的新架构
但是这并不足以称得上“颠覆”不是吗?M1 Pro和M1 Max真正令人“炸裂”的地方,是因为它们重新改写了移动PC芯片的设计思路,“共享内存”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以往CPU+GPU双芯片结构的数据传输效率瓶颈,M1 Pro和M1 Max将CPU、GPU、RAM融在了同一块芯片里,不仅仅是简单的封装,而是重新设计过的芯片构造,将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I/O 和神经网络引擎,全部整合在一块配备统一内存的 SoC 芯片上,让SoC的架构得以扩展。
传统芯片的数据交换逻辑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上分布着CPU,独立的显卡等硬件,CPU和GPU之间都有着各自独立的内存空间,它们处理数据所要用到的内存池也是相互独立的,当CPU和GPU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处理时,它们各自都需要先备份好一份数据,之后将这份数据通过一条狭窄的“通路”进行交换传输。形象一点来说,传统的SoC ,CPU、GPU就像是一个大院儿里住的两户人家,它们各自处理数据所要用到的RAM就像是各自家里挖的“游泳池”,数据就是游泳池中的水,CPU、GPU两户人家若要交换自家已经处理好的“干净水”,就要先备份一份自己的水样,再把另外的水样通过额外搭建一根“水管”来进行“水”(数据)的交换。这其中繁琐的步骤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冗杂的数据,都会反映在芯片的处理速度上。
而M1 Pro和M1 Max所采用的“共享内存”机制,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呢?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在M1 Pro和M1 Max芯片中,CPU和GPU将共同使用一个相同的“内存池”,这也就意味着在M1 Pro和M1 Max中进行的CPU和GPU之间数据的交换处理,将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摒弃了以往SoC设计中CPU和GPU各自使用各自的“内存池”,仅仅通过交换端口传输数据的“低效率传输”,如今,M1 Pro和M1 Max的架构,就像挖通了CPU、GPU两家泳池之间的所有土地障碍,现在CPU和GPU共享一个“超大的泳池”并且享受更加快速的DRAM,数据交换也是在这一个“超大的泳池”中处理完成,这其中的效率与性能提升,自然是不必多说。
在M1 Pro和M1 Max的芯片架构中,CPU、GPU、RAM就像是连接在同一根神经上的三个“神经末梢”,数据一来,一触即发。并且,因为“共享内存”的机制,所以M1 Pro和M1 Max的“显存”最高可以达到64G,也就是说,MacBook Pro有多少的RAM,理论上你的显存就能达到多少G。M1 Pro最高支持32GB的RAM,内存带宽最高可以达到200GB/s,M1 Max则最高支持64GB的RAM,内存带宽最高可以达到400GB/s。
那么实际到手之后,新款MacBook Pro是否真的如发布会上说的那般如此强悍呢?经过我们的实测,答案是:确实,苹果诚不欺我。
现在我的手上一共拿到了14寸和16寸两台新款的MacBook Pro,14寸的配置为32核GPU的顶配M1 Max芯片,64G内存,2T固态,总价值30999元人民币,这是我自费购买的一台MacBook Pro,作为果粉的信仰充值;另一台16寸的芯片与14寸相同,不过内存要小一些为32G,固态也为1TB。为了更有对比性,我甚至掏出了去年发布的搭载了M1芯片的24寸iMac与19年发布的搭载了2.3GHz酷睿i9处理器的MacBook Pro 16。首先就是熟悉的跑分环节,跑分的平台为GeekBench 5和CineBench R23。
M1 Max版14寸MacBook ProGeekBench 5 CPU跑分成绩
M1 Max版16寸MacBook ProGeekBench 5 CPU跑分成绩
M1 版24寸iMac GeekBench 5 CPU跑分成绩
英特尔酷睿i9版16寸MacBook ProGeekBench 5 CPU跑分成绩
首先,从GeekBench 5的最终成绩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台搭载了M1 Max芯片的MacBook Pro在各项成绩上都对上代的M1芯片以及英特尔i9处理器实现了碾压,甚至在GeekBench 5的GPU计算成绩项目中,M1 Max版的16寸MacBook Pro成绩是酷睿i9处理器版MacBook Pro 16的三倍。
不过在CineBench R23的单核测试中,酷睿i9版本的MacBook Pro16竟然实现了对M1芯片版24寸iMac的反超,但也仅仅只是这一项,多核成绩M1芯片依旧比英特尔芯片更有优势。
M1 Max版14寸MacBook ProCineBench R23 CPU跑分成绩
M1 Max版16寸MacBook ProCineBench R23CPU跑分成绩
M1 版24寸iMacCineBench R23CPU跑分成绩
英特尔酷睿i9版16寸MacBook Pro CineBench R23CPU跑分成绩
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一些,盯着两台M1 Max芯片的MacBook Pro它们的成绩,能够有意思的发现,16寸32G运存的MacBook Pro在多个项目里都能和64G运存的14寸MacBook Pro打的有来有回实现反超,要知道14寸的MacBook Pro,它的内存可是比16寸的多了一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共享内存”的机制失效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苹果在最新的macOS Monterey中为M1 Max版的16寸MacBook Pro增添了专属的“高性能模式”,而14寸则是不支持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16寸在内存落后14寸一倍的情况下,凭借着专属的“高性能模式”,追平了跑分成绩。这算是16寸用户独享的“小惊喜”惊喜?如果不测试,还真是发现不了。
到了实际的场景测试,很显然,要进行的是视频渲染方面的内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现在的人选择MacBook Pro时最常见的理由就是:我要剪视频。这不仅是MacBook Pro用户最重度的功能需求,也是这个时代正在崛起的主流传播方式。首先要测试的素材一定是前段时间iPhone13 Pro系列刚刚更新的“ProRes格式视频”,我们分别在这四台设备的Final Cut Pro X中各自导入了一条由iPhone 13 Pro拍摄而成的4K 60帧杜比视界ProRes视频,视频长度为1分钟,之后对画面添加一个滤镜,然后对比他们的输出渲染速度。
最后的结果一部分是意料之中,另一部分却又令人感到意外。首先完成渲染的是M1 Max版的16寸MacBook Pro,第二名毫无疑问的是M1 Max版的14寸MacBook Pro,不过虽说是第二名,实际上两者的差距也就在两三秒之内。到了第三名开始,成绩和我们的预期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我们原本以为搭载了M1芯片的24寸iMac会夺得第三,然而结果却是酷睿i9处理器版的MacBook Pro 16更快的完成了渲染输出获得了第三,最后一名的M1芯片27寸iMac它的进度条走得艰难,我们甚至担忧它能否完成这项测试。但抛开这些,两台M1 Max芯片的MacBook Pro表现优异,感觉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自如。
接下来我们将难度升级,选择了一条原生的8K视频素材,测试四台机器在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的状态下,至多可以同时处理几条8K视频素材。
和4K视频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第一名依然是M1 Max版的16寸MacBook Pro,能够维持5-6轨的8K视频素材的剪辑,第二名是M1 Max版的14寸MacBook Pro,能够维持5轨的8K视频素材的剪辑,第三第四名分别为M1芯片24寸iMac和酷睿i9处理器版的MacBook Pro 16,两者差别不大,在拖入第二轨之后就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地卡顿,不得不感叹,M1 Max即便是处理目前最高端的8K视频,依然从容,甚至令那些比它更加昂贵的设备都感到自愧不如。
不过兴奋之余我还是想先“泼大家一盆冷水”,扪心自问,你真的有信心,有能力能够使M1 Max发挥出它的全部实力吗?或者换句话来说,M1 Max芯片目前所设下的性能天花板,你真的有信心、有能力能够触摸的到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诞生在我对两款MacBook Pro的测试之后,M1 Pro&M1 Max不仅挑战了行业的上限,也挑战着使用者的上限。
剩余一些美好的小细节但仍值得我们去挖掘
看完前面的诸多测试,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心潮澎湃。全新的MacBook Pro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常规升级的全新开始,属于MacBook Pro的分界线也已经悄然画下。熟悉MacBook Pro系列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苹果一直以来都有在“小尺寸和大尺寸”之间,设下硬件细节上的“潜规则”,例如16寸的MacBook Pro音响会更好,散热会更大等等,但是这一代的MacBook Pro,14寸与16寸的硬件差别,几乎已经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首先,就是音响,此前在MacBook Pro16上令人难忘的“六扬声器系统”如今14寸的MacBook Pro也可以拥有,最新的“空间音频”技术也能让MacBook Pro无论大小,都能追着你的耳朵唱歌,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内部散热设计,每一个零件的摆放都是艺术。
新款MacBook Pro拆机图
当然“微乎其微”并不意味着“完全消失”,今年的MacBook Pro在14寸与16寸上依然还存在着小小的差别,例如上面提到的“高性能模式”,“快充的最高功率”,以及扬声器的开孔大小,还有很多深入才能被挖掘的点,这些,16寸依然悄悄的保持着它微弱的优势。
在为新款的MacBook Pro欢呼时也请你为自己欢呼
对于今年的MacBook Pro来说,不同的角度,决定了它对每个人的价值。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当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花这么多钱去购买这台M1 Max芯片的MacBook Pro。但是他人眼中的“冲动消费”,予我而言却是一场对时代和人生走向的“长期投资”。
提到MacBook Pro,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会联想到它与“视频”的一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与Mac也正在共同见证着又一个新时代的诞生。近几年涌现了无数的视频创作者,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无数因素促成的结果。如今在5G以及整个社会的推动下,视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传递信息和情绪的重要媒介,无数的工具、无数的应用正在帮助人们踏破曾经视频制作的“高门槛”,曾经的视频工作者,需要反复的使用相机、摄影机、胶片,而如今,我们仅仅只需要一台iPhone和一台MacBook Pro就能够实现端对端的工作流,实现每一个美好的电影梦。
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看,M1 Pro和M1 Max的诞生,则会让MacBook Pro本身的意义更加丰满许多,新版的MacBook Pro更像是一个更加全能的工作站,如果你用审视传统笔记本的眼光去解读新款的MacBook Pro,那它们对你来说可能是昂贵的;但是你如果以专业的视频工作站去解读MacBook Pro,那么就会发现,苹果正在通过自研芯片的方式去降低成本,拉近普通人与工作站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通过创作视频来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这甚至让我领略到了一种“苹果式的倔强”: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今年的MacBook Pro,无论是搭载了M1 Pro还是M1 Max,他们对于视频创作者以及一些开发者来说是很好的拓展自己的平台,而对于刚入门的小白,或者是视频需求没有那么重度的入门用户来说,价格更加实惠的M1芯片或许才是你最正确的选择,新芯片的诞生并不意味着旧芯片失去价值,反而是将它们的价值规划的更加明晰,你需要的上限,Mac都能为你提供。我们并不鼓吹盲目的去选择M1 Pro或者M1 Max,因为对于你来说,可能花了更多钱却购买到了根本不需要的价值,但如果你对未来有更多的需求和想法,相信我,今年的MacBook Pro绝对能承载你的所有意愿和想法,因为苹果相信,每一个理想的种子,都能开出绚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