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考 快递业发力“新基建”
今年的“双11”与往年不同,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将预售期提前,购物狂欢提前了,快递行业也提前进入业务高峰。很多人惊讶于快递的配送速度,甚至“凌晨付完尾款,下午快递就到了”。为什么快递业能经受住这场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后,快递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双11”大考 快递行业加速洗牌
“双11”买买买之后,许多“尾款人”在社交媒体上笑言,“快递小哥是不是就在门口等着我付款,怕我后悔?”“快递都比外卖快了?”“今天的卖家都是邻居吧”……
快递的速度让人们感叹“超乎想象”。
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信息服务商快递100CEO雷中南认为,这要归功于今年对预售加前置仓配送模式的优化和迭代:消费者付完预售定金,货品便已经提前到达就近仓“待命”;尾款付完后,货品直接从就近仓进行配送,所以会有令人惊讶的时效和配送速度。
第三方快递物流智库平台ExpressHub分析师陈武强表示,下单后个把小时就收到货的“奇迹”,背后依靠的是线上购物车、订单到线下仓库、车辆、快递员各项数据的打通,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搭建现代化网络的基础,网络中各个节点信息首先要连接起来。他发现,“现阶段大电商信息的互联互通走在了前面,但小微商家、传统企业与快递网络的连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雷中南看来,技术性创新可能给今年“双11”带来一个转折点,“快递公司不用扩张运力就能达成业务目标,这也引导他们从快速增长向平稳运营的趋势发展”。
近几年,不断增长的中国消费市场让快递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快递公司大量“招兵买马”的同时,也导致了运力过剩和盲目扩张。不过据雷中南观察,如果没有持续性消费的增长,在“双11”和年底的旺季之后,往往会出现运力过剩。
今年,随着购物周期拉长,预售加前置仓模式的优化,也向整个快递行业释放了全新的信号: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再盲目扩张。今年“双11”期间,整个快递行业“满血复活”。
国家邮政局近日在官网发布的2020年10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1-10月快递业务量预计将超641亿件,超2019年全年业务量,快递业务量连续7个月同比增量超15亿件。我国快递市场在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发展趋势方面提升明显,发展能力稳中有进。尤其在10月,快递业务量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大平台提前抢跑“双11”旺季。
尽管行业向好,雷中南仍然认为,目前快递行业还处于“洗牌期”。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快递法人企业达两万家,其中包括7家上市公司,从业人数约400万人。面对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快递行业的“新兵”依旧在陆续入局。
今年年初,“年轻”的极兔速递从东南亚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半年时间覆盖了国内超90%的区域。几乎与极兔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同期,京东推出专注3千克以内的经济快递加盟平台 “众邮快递”,发力电商小件业务。
雷中南预测,“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有很多经营不好的快递公司区域性营业网点、甚至公司总部选择退出”。他进一步解释,快递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导致了这种“恶性竞争”的持续,“谁先熬不住,谁就会选择退出,或者就是在价格上选择回头”。
“快递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降价后很难进行价格回涨:一方面甲方不允许涨价;另一方面消费者已形成消费的心理预期,很难去改变。”雷中南认为,“洗牌期”会把竞争实力弱的队伍淘汰出局,剩下的资本实力和运营健康程度好的企业将被筛选出来。
融入产业升级 快递业发力新基建
虽然今年“双11”让快递行业受到赞誉,但是仍然会有“爆仓”情况出现,这是大型网络促销之后的行业之痛。
“快递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问题凸显,技术对接、运营效能、运力协同、城乡差异等均成为障碍。”雷中南说,进行信息化“新基建”迫在眉睫,快递100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2010年开始,快递100作为金蝶集团的重点孵化项目,开始进入快递物流信息化领域。2015年,正式公司化运营的快递100开始谋求扩张,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业务偏离、管理失衡,盲目的线下扩张令公司损失了2000余万元,痛苦的尝试之后,雷中南与团队重新审视公司的定位与赛道。
2019年,快递100开始在企业、消费者、快递业之间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与运力协同平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存之道。截至目前,快递100与全球1000余家快递物流企业达成系统对接,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球,拥有个人注册用户1.5亿人,企业客户60万家,加盟驿站8000家,快递从业者100余万人,日查询量3亿次,年寄递包裹量达8亿件。
“专注快递物流行业10年来,我们从没停止过探寻和转变,一方面保持技术创新与数据积累的优势,打磨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更要融入产业变革,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贡献价值。”在雷中南看来,快递行业加速“洗牌”之后,融入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不断满足客户及用户的需求,主动驱使自身向舒适区外拓展,顺势应变”。
今年5月28日,国家邮政局会议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抓住“新基建”重大机遇,注重加快培育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包容审慎发展新业态。雷中南认为,企业物流服务和发力下沉市场将是两个重点,也是新基建发展的大需求。
“不久前,我们中标了华为的行政寄件项目,这个需求很有意思。”在雷中南看来,在大园区内或各产业园间,员工之间的收发信函、合同等物件的收发效率,是企业综合物流的一个缩影。“企业物流本身要提升效率,还要降低成本,而且还要布局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我们的专业优势恰巧能提供这样的多元一体的解决方案”。
在雷中南的设想中,系统打通后,企业内部寄递,从寄出的请求开始就可以完全用手机完成了,快递收到后,手机一键确认,马上可以推动下一步工作。“双方都使用同一个平台后,就可以从单一物流变成了生产任务流,平台就成了整个商业流程的连接者。未来再与仓储进行对接,向生产物流方向发力,最终会成为企业物流云服务的综合平台”。
快递企业既是互联网新经济“人、货、场、运”的重要组成,又是未来产业升级、上下游协同的“连接器”,还是新基建、双循环的“基础设施”。互联网评论人士司新颖认为,布局快递业物流信息枢纽,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亦有积极作用,“既能降本提效增强企业竞争力,还能通过大数据挖掘精准匹配市场,而且能够扩张新经济的发展空间。快递信息服务枢纽就像双循环的动脉血管一样,信息流与物流的有效协同,才能让经济血液畅通、稳定地运行。”
乡镇下沉市场的运力如何破
前几天,湖北宜昌当阳市坝陵村的郑女士享受到了“极速达”的惊喜:11月11日早晨支付完尾款刚过去15分钟,京东快递小哥就送货上门了。京东物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全国已经有83%的乡镇实现了24小时达,而在已经提升为24小时达的县镇乡村,消费单量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对此,京东物流快递产品部产品总监吴雄斌介绍说,近年来京东快递一直加快网络下沉,除乡镇也能实现分钟级送达外,还通过仓储投入、建设中转场地、投入智能设备与加密配送班次等举措,让更多低线城区、县城以及周边乡村的消费者,享受到“睡前下单、醒来收货”,“京东快递创新推出的乡村共配模式,在全国700多个物流覆盖成本较高和时效较差的偏远乡镇地区,建设以共同配送为基础的末端综合性服务站,为当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乡村用户购物体验。目前,90%以上的共配站已经实现次日达时效”。
“一二线城市的快递业务已经高度发展,但三线以下城市、乡镇等下沉市场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雷中南坦言,电商对下沉市场的挖掘,给快递物流行业带来了新问题,“一单一二十元,能有多少成本支撑快递物流?面对比城市大得多的乡镇,尤其是在末端服务上,成本问题更加凸显。所以,末端集约化共配模式,一直是快递行业探索的重点”。
陈武强认为,中国快递品牌多,每家为了能够应付如“双11”这样的业务高峰压力,在资源上会有一定的超配,在平时资源不能进行完全的利用造成浪费。尤其是在末端派送环节,同一个线路各个品牌都要配置人员跑一遍,在货量不足时就很不合理。农村地区这个问题也明显存在。如果实现共收共配,同时在派费上予以专门对待,那么广大的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城市一样的到门服务,在快递时效上也会大有改观。
“这需要快递行业有一个共识,一起打造全行业、所有快递公司通用的快递员收派系统,来解决城乡接合部、乡村下沉市场的末端服务问题。”雷中南表示,虽然集约化网络建设执行起来十分困难,但快递100今年在派件系统集成、共收共派功能这一块儿依然做了不少投入,“打通各家快递公司接口,涉及的接口有好多种,短信接口、签收派件状态接口,等等”。
雷中南认为,产业升级使快递企业必须考虑商业模式的转变,未来在末端、共享站点、快递员、运输工具等方面的整合是必然趋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