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懂车帝公布了于近期完成的业内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冬季测试成绩,结果显示,在所有参加测试的41款车当中,自主品牌表现整体优于合资和进口车型,按续航里程排名前10占7。
懂车帝新能源汽车冬测项目于11月底启动,测试对象包含纯电动、混合动力以及增程式电动车,涵盖热门的自主、合资和进口车,是近年来业内规模最大的冬季新能源汽车测试。
此次的测试场地选择了中汽中心呼伦贝尔冬季汽车试验场。据公开资料,这里每年有120天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20℃,冬季汽车测试环境优良。冬测设置的测试科目,不仅有针对冬季用车痛点的续航、充电、空调、冷启动等,也包含低温和冰雪环境下的麋鹿测试、爬坡、冰雪圆环等总计20个项目,综合评估新能源车在严寒天气下的表现。
冬季用车仍存挑战,自主品牌表现优于合资进口
影响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因素很多,包括车重、轮胎、风阻、电机效率等。而锂电池的化学特性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在冬季更容易出现续航衰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表示,气温越低,电解液就会愈加粘稠,就会大大降低电池的活性,这就造成了电池可用容量的大幅衰减,这是自然现象。此外,极寒天气里车内电池因为要给车内供暖,就会带来供给驱动能量减少的隐患和问题,使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续航里程普遍缩短。
在续航测试环节,自主品牌车型表现抢眼,实测续航成绩排名前10的车型中有7款属于自主品牌。其中蔚来EC6、小鹏P7、极氪001、哪吒U等四款车型实测续航里程突破或接近300公里,这一成绩也是在正常使用空调暖风的前提下实现的。
通常来说,电池容量越大的车型越容易获得较高的续航里程。此次续航里程排名靠前的车型中,有多台车型的电池容量超过90度。值得一提的是,五菱宏光Mini EV在所有41款车型中电池容量最小,但仍跑出了103.2公里的实测成绩,绝对里程不高,但续航达成率排名第一。
实测结果显示,34款纯电汽车中,低温条件下续航超过210公里的车型达到23款,占比68%。按照大部分人每天不超过30公里的通勤需求,每周充一次电即可。
但在电池技术尚未出现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续航焦虑”仍然是冬季用车痛点。据权威数据机构J.D. Power(君迪)和懂车帝此前联合发布的用户调研报告,无论新能源车主还是潜在购买者,都对冬季续航表示了极大担忧。
为了避免外界变量给测试造成影响,此次冬季续航测试采用统一标准。测试前一晚,测试人员将所有车辆充满电在车库中静置一夜。测试开始后,由一名驾驶员驾驶车辆完成高速路况、城市路况以及综合路况的行驶。
测试过程中,车辆的驾驶模式统一设定为最经济的驾驶模式且动能回收调至最大,轮胎为推荐胎压,空调温度设定为24度自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续航变化,直到续航里程归零。
低温充电时间增加,拐点到来尚需时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走高,1-11月累计销量接近300万辆。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由政策驱动,逐渐转为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发展。不过,受冬季续航衰减、充电不便等因素影响,部分市场人士判断,新能源汽车拐点尚未到来。
低温对冬季用车的影响除了续航,还有充电。在懂车帝的冬季测试中,测试人员通过计算低温环境下车辆从30%充至80%电量的时间,得出结论:受测新能源汽车的低温充电时间平均增加70%。
但不同车型充电情况差异较大,部分车型在低温条件下充电速度依旧比官方标注的速度快,个别车型的快充时间增加257%,受气温影响非常明显。冷车时电池预热是影响充电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气温升高后车辆充电速度明显加快。
除了续航和充电,此次冬测还综合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表现进行了检验,值得一提的是,约8成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动力没有明显衰退,仅有1台车冷启动出现异常。
此前,工信部组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等召开座谈会,要求针对今冬可能出现的极寒天气,共同研究商讨对策,做好技术保障和工作预案准备,最大程度保障用户正常使用。会议认为“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里程衰减等问题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为了攻克冬季续航衰减难题,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尝试了不同的思路。很多车企采取了电池加热、空调系统优化等方式来提升低温下的续航表现,还有一些企业尝试推出了更大容量的电池。
亿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认为,车企未来研究方向应该聚焦提升电池低温系统,通过技术保证电池在低温情况下依旧能放出比较理想的电量。下一步一是要加大新材料开发,提高低温工作能力;二是可以对电池加热,让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高一些。
懂车帝新能源冬测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新能源车型的集中测试,一方面希望帮助消费者充分了解主流新能源车型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提供客观真实的选买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关注新能源过冬难题,与行业共同探讨“如何迈过冬天这道坎”,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