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悬而未落的Faraday Future(FF)中国总部项目,或有了些许眉目。
记者从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方面获悉,11月3日,FF全球合伙人、中国CEO陈雪峰一行到访长江基金管理公司,与该公司高管洽谈FF战略布局以及中国总部和FF91、FF81、FF71等系列车型的整车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合作事宜。
在9天前的10月26日,FF战略合作副总裁宋森一行亦曾前往武汉,与长江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进行了与上述内容类似的交流。
“官方暂时不方便表态。”对于上述情况,虽然FF相关负责人未正面予以回应,但有FF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双方只是在洽谈中,珠海、武汉等都有可能(成为FF中国总部)。”
珠海、武汉二选一?
对比FF与长江产业基金10月26日和11月3日前后两次的会谈内容不难发现,最近一次双方交流的内容更为丰富,FF方面参会人员的级别更高、也更多。
10月26日的会谈,FF的带队人为战略合作副总裁宋森,涉及内容仅为FF中国总部和FF91整车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战略合作事宜;反观11月3日,FF的带队人“升级”为了陈雪峰,同行人员则包括FF中国CMO高孟雄、战略合作副总裁宋森、研发副总裁栾云飞、电池高级总监姚振辉、投融资主管杨姝囡等一众高管。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交流内容从FF91一款车型,拓展到了FF81、FF71等系列车型,并同样涵盖了整车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合作内容。
“只能算是接触,离正式落地距离还比较远。”虽然前述FF内部人士如此定位了与湖北方面的关系,但通过对比双方两次会谈的内容不难看出,双方的交流已进一步深入,或许FF中国总部已非常接近武汉。
在此之前,业内有消息传出,FF中国现在正与包括珠海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进行商谈,目标省市已有5、6个,预计今年内会有答案。
在今年年初FF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投FF 20亿元。此外,珠海市相关部门与FF已经在就投资后生产基地的建设等问题加紧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不过,在FF于今年7月以收购特殊目的公司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的当日,业内传出珠海终止入股的消息。对此,FF方面解释称,珠海市方面并非终止入股FF,而是因外汇原因导致无法完成此次投资,其拥有的投资额度目前已转让给相关投资机构。新的相关投资机构已完成了投资协议签订,并已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打款。
“双方此前确定的合作内容,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成立而发生了变动。”陈雪峰在今年9月曾表示,由于政府层面的相关流程标准还在制定,所以双方合作仍在沟通中。“(FF中国)总部是不是要搬过去(珠海),研发是不是要放过去,未来基地如何建设,合作是不是合资,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些开放问题。”
“现在还有人在珠海办公。”另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实际上,(FF与)珠海的合作要更加深入,现在办公场所都是由珠海方面提供的。”
湖北或为“最优方案”
FF在短时间内密集接触的长江基金管理公司的母体,是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据该产业基金官网介绍,长江产业基金成立于2015年12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由省级财政出资400亿元发起设立“引导基金”,引导基金通过与国内外各类资本合作发起设立若干支产业投资基金,共同构成规模为2000亿元的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群,产业基金再通过设立子基金或重大项目直接投资的方式,最终形成约10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湖北。
官网显示,该产业基金投资范围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目前共投资有30个项目。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便包括有武汉蔚来新能源项目、威马汽车,以及吉利系的吉利智能网联总部、亿咖通和路特斯生产基地等。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是FF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吉利控股还曾参与了FF SPAC上市的少量投资。
“FF两赴湖北,是否与吉利在背后牵线搭桥还不得而知,但有着丰富的产业投资经验的长江产业基金,对于FF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FF旗下车型FF91虽然在美国市场已开启了预售,并且公司完成了“借壳”上市,但FF后续的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
按照计划,未来五年,FF乘用车将包括FF 91系列、FF 81系列和FF 71系列。其中,FF 81预计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FF 71预计将于2024底量产上市。在产能方面,2025年,FF将在中国实现10万-25万辆年产能的落地,并在2026年额外增加15万辆年产能。
然而,面对如此紧迫且庞大的业务规划,FF在美国二级市场的表现却难以令人满意,其当前股价仍位于发行价之下,资金层面更也难言宽裕。11月2日,FF迎来了新任CFO McBride,据FF方面介绍,McBride成功地通过公募和私募进行资本融资。从最新人事任命来看,FF还要继续解决资金问题。
在行业人士看来,倘若FF中国落户武汉,不仅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及资金保障,且湖北完善的产业链基础也有裨于其庞大业务规划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