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报道称,印度的货币政策越来越无计可施。印度储备银行(央行)2019年12月保持政策利率不变,原本预计央行将连续6次降息的金融市场感到失望。为什么在经济持续减速的情况下,印度央行却不连续降息呢?探究原因会发现,背负不良债权的金融机构惜贷,货币宽松政策无法波及经济的现状。

两个利率的“分裂”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019年12月31日报道,印度央行于2019年12月5日决定保持政策利率不变后,市场相关人士受到震动。在事先实施的调查中,超过30位经济学家全部预计央行将降息。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表示,“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动向来看,认为暂时停止降息比较合适”。

报道称,2019年10月印度的消费者物价涨幅为4.6%,超过央行设定的4%的目标。这似乎成为央行停止降息的依据,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夏季天气不好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物价上涨只是暂时性的。

另一方面,印度2019年7月至9月的经济增长率为4.5%,降至6年半来的最低水平。原本有必要通过降息来支撑经济,但印度央行此次却放弃降息。印度经济研究所的菅谷弘理事表示,“(央行认为)即使降息也无法取得政策效果”。

报道认为,两个利率的“分裂”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极限。印度央行为了唤起消费和企业投资,2019年2月下调了政策利率(6.5%)。通过连续5次的货币宽松,10月将政策利率下调至5.15%。政策利率降低了1.35%,而金融机构的融资利率却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在此期间所有银行平均的贷款利率基本上没有波动。

通常如果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后,民间的金融机构将能够以更低成本筹集资金。因此,银行可能会下调向企业和个人贷款的利率。但是在印度,即便央行降低政策利率也没有波及贷款利率。在印度的金融行业,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废除大额钞票引发的混乱产生了影响”。

报道称,印度莫迪总理2016年11月为了打击逃税的黑钱,决定废除1000和500卢比的纸币。伴随这项措施,银行增加了近2亿个账户,过去存放在家里的现金被存入银行。2017年初银行出现了约6万亿卢比的巨额资金剩余。

于是,银行拼命地将这些过剩资金贷出去。2017年1月银行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长率为3.4%,而2018年4月则达到10.5%。

对“财政出动”很纠结

报道认为,任意无度的融资招致了主要贷款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2018年夏季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出现债务违约,信用崩塌。银行不再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民众也越来越难获得购车等贷款。

报道介绍,印度所有银行的不良债权率在2018年3月超过11%,当前也没有改善的迹象。银行担心出现新的不良债权,对向企业贷款持谨慎姿态。因此,无论央行如何降低政策利率,贷款利率也不降低。

报道称,如果货币政策无法产生效果,原本这时候应该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莫迪对过度补贴农户的做法进行反省,提出通过法律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3%之内的目标。莫迪政府对财政赤字扩大持谨慎态度,一直没有出台能够立刻提振经济的刺激政策。

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比吉特·班纳吉2019年10月回到印度,指出“印度当前的经济问题是需求不足”。如果印度不能出台推高需求的有效措施,将陷入经济减速的深渊。

关键词: 印度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