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辽宁省丹东市曙光汽车集团厂区内白雪皑皑,天寒地冻。一大早,20岁的李海洋就走出宿舍楼,前往不远处的汽车总装车间,等待着“师傅”——总装车辆电器工段长熊华的到来。

李海洋是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三年级学生,也是“引校进企”办学模式的首批受益者,不久前他刚签署就业协议,顺利在曙光汽车集团实现就业。

“过去我们要到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才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引校进企’,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的好几门专业核心课就在企业开设,由‘师傅’给我们授课,学完一个专题,立即在车间开展实践操作,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了。”李海洋说。

校企合作是当前大中专学校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与市场接轨的重要办学模式。过去大多是“企业进学校”,由企业与学校的相关专业一起开展编写教材、联合育人、校园招聘等合作。“引校进企”受企业的观念和生产实际所限,合作模式并不多见。

2019年4月,辽宁出台《辽宁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由政府举办为主向企业办学为主转变,形成以企业为重要办学主体的现代化办学格局,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

2019年6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曙光汽车集团新的控股公司华泰汽车集团合作成立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企业在厂区提供宿舍楼和文体活动场所,在车间提供培训教室,校企双方共同授课进行人才培养。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与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两个专业的170余名学生成为首批试点学生。

“学生一入学,就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使其更加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和环境;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把课堂搬到车间里,完全在实景中开展教学,还安排企业设计院的工程师们给学生上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忠诚说。

王忠诚介绍,“引校进企”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办学方针,有利于发挥企业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作用,使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更紧密融合起来。

记者从辽宁省教育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44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共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8000余项。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将“面向辽宁振兴发展的职业教育‘引校进企’办学模式改革”作为重点项目推进,一年来拉动企业投入职业教育办学资金达1.98亿元,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引校进企 办学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