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继续增强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作用尤为重要。金融扶贫引进的资金活水,已经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未来如何让这些资金留存沉淀,继续发挥更大作用?扶贫产业如何能持续发展,让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四川等地,实地探访贫困地区如何创新金融扶贫模式、设计金融扶贫产品,为脱贫构建金融长效机制。

打造产业扶贫新模式

冬天的内蒙古草原广阔无垠,黄草接天。阴山北麓,落日余晖中,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在大片燕麦地里格外醒目,这是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的阴山优麦公司燕麦产业园。

阴山优麦是当地燕麦产业的龙头企业。从2018年开始,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阴山优麦通过对口订单的模式,解决周围贫困村民买难、种难、卖难的问题,眼下从燕麦种植户收取原料燕麦的价格比市场价高出30%,周边不少贫困农户从中受益。

企业扶贫项目的持续发展,少不了来自金融机构的帮助。2018年项目一落地,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但企业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面对这一难题,对口帮扶金融机构平安集团联合当地政府、内蒙古银行共同为企业量身打造了“扶贫贷”。在这一“政银保”合作模式中,财政为企业扶贫贷款贴息,保险公司免费提供保证保险,银行提供信贷资金,企业获得资金扩大生产,从而惠及贫困农户。

产业有人带,脱贫动力足。有了这些贷款,阴山优麦首先向签订订单的农户发放生产资料,2019年共免费向7个乡镇的2764户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燕麦种子40吨。燕麦成熟了,签约贫困农户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直接卖给企业,农闲时,一些人还能在工厂里打工,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

察右中旗西壕欠村贫困户常洁在阴山优麦打工,如今已经是工厂包装车间的班长,每月收入3000多元,加班有额外的加班费,每月还有200元饭补。“今年工厂销售不错,业务量大,加班也相对多点,收入跟着上来了。这比之前在家里种地强多了。”常洁说。

“政担银企户”合作是另一多方协同扶贫模式。

毗邻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米仓山的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当地的黄茶甜润飘香。2007年,返乡创业的谭波成立旺苍县木门茶业公司。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缺乏流动资金,谭波想到了向银行申请贷款。2017年11月,邮储银行向木门茶业公司发放全县第一笔“政担银企户”贷款150万元,如今企业已累计获得各类贷款769万元。

企业发展了,帮扶当地贫困户种植茶苗、建茶园、到园区务工,带动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同时还解决了当地2000多户茶农卖茶难的问题,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广元市扶贫开发局相关人士介绍,“政担银企户”模式是指政府部门统筹扶贫补助资金,建立风险补偿金,并进行贴息和补贴保费,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可低至1.3%,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增收。

邮储银行旺苍县支行副行长刘德强介绍,银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与涉农龙头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银行引导企业带动脱贫,也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高金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使金融活水能够持续助力脱贫攻坚。”

以消费扶贫解决农产品滞销

产业发展了,扶贫资金如何才能持续发挥效应,确保贫困地区脱贫不返贫?这是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副旗长刘宇总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产业扶贫扶上马,消费扶贫送一程。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如今,消费扶贫正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新亮点。

“将产品卖出去了,贫困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增收。”刘宇说,这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通过市场来筛选最具优势的农产品,也通过市场来检验产品,最终满足消费者需求。

电商平台“绿洲”就是刘宇实现这个想法的窗口。在平台上,集中销售当地各种土特产,目前已带动1500多户贫困户平均增收10%,为450户无劳动能力的社会兜底贫困户兑现集体经济收益40.5万元。

从线上到线下,从电商平台到农业企业,金融机构广泛动员,做好消费扶贫,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一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及各帮扶机构积极支持察右中旗消费扶贫工作,通过以购代销深化消费扶贫。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动销售察右中旗农畜产品5376.16万元。”察右中旗旗长高森说。

为扶贫提供托底保障

察右中旗铁沙盖镇下沙盖村农户谢志良儿子的一场大病,让全家跌入贫困线以下。“原本我们家种些玉米、马铃薯、葵花,日子也算过得去。但自从读高中的儿子生病后,情况就变了。”谢志良说,“给儿子看病花了48000元,除去医保覆盖的部分,还得自费22000元。”

这笔支出对于谢志良一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所幸此前政府部门给他购买了太保财险的“防贫保”,保险赔付了1.5万元,大大减轻了谢志良一家的负担。

“防贫保”是中国太保产险于2017年10月推出的一款商业防贫保险。“未贫先防,这是‘防贫保’设计的初衷。”太保产险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蔡瑞介绍,“对那些因病、因灾、因学极易致贫、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群,‘防贫保’以上年度国家贫困线的1.5—2倍为基准,分类设置防贫保障线和救助标准,当受助群体因以上三种原因导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防贫保障线时,保险公司对超出救助标准部分按比例救助,提供防贫托底保障。”

“防贫保”保费由几方共同出资:太保产险公司捐赠200万元,银保监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学会共同捐赠84万元保费,确保“防贫保”顺利落地。目前,“防贫保”已为当地4.6万余名临贫、易贫人口提供防贫保障。

更为可贵的是,“防贫保”运行系统整合了与居民相关的各项数据。今年8月,全国首家防贫保预警监测平台上线,该系统对接了旗扶贫办、医保局、教育体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数据,目前可精准判断一村一乡的保障责任和免赔额,提供数据安全、实时监测等多功能服务,节约了80%的人力成本,未来数据整合还将在更多方面发挥作用。

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金融扶贫不仅仅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为当地搭建起金融基础设施,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积蓄未来长远发展动力。

内蒙古地域辽阔,金融机构在乡镇网点的覆盖率不到50%。为了解决偏远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农行内蒙古分行启动了“千乡千队、万村百亿”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全区上万个行政村,每年以优惠利率为每个乡镇平均新增贷款1000万元以上,全区共计每年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

“扶贫贷款也要控制风险。为了保证贷款精准投放,同时有效控制风险,由网点主任、客户经理组成的党员先锋队与地方党政部门联系,在村两委的帮助下进村入户,上门服务,还发起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户们也越来越注重个人信用了。”农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张春林说。

在四川省广元市,农行广元分行旺苍支行突破传统评级授信模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出“5221”评级授信指标体系,人人拥有信用身份,即以贫困户家庭诚信度、劳动力、劳动技能和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分别按50%、20%、20%、10%的权重,计算出每户的信用分值,根据信用分值高低相应授予贫困户2万至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惠农贷”,并实行“两免、四优惠”政策,即:免抵押、免担保,实行贷款条件、期限、利率、结息贴息优惠。

“我们把风险控制下沉到村里。村民有贷款需求,就找到村民小组,让村委会、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给他打分。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这个‘评分’很有参考价值。”农行广元分行副行长何珣说。

为打通支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机构增加技术、网络等投入。11月8日,在旺苍县秀海村医疗室,记者遇见来买电的村民杨运国。医务室有农行的电脑终端,取款、汇款、贷款、还利息、交手机费、缴社保费等都能办,而且不收服务费。近年来,农行旺苍支行加强与农村小超市、农资店及村级医疗服务站合作,设立“惠农通”服务点,使广大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取款、转账、缴费等便捷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全县297个行政村建立了金穗惠农通服务点40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以前办这些事,只能去县城,来回车费要30元,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只需一会儿的工夫,还省下了一大笔开支。”杨运国说。

关键词: 产业扶贫新模式